社論/落實環保需要鄉親自覺參與

  • 2018-07-21
 颱風過境造成地區各鄉島道路、澳口景觀滿目瘡痍,在環保工作人員及駐軍協助下已陸續復原,但在這個過程中卻少了在地鄉親主動參與這一塊。馬祖地小島散,全縣各島都是風景特定區,環保與觀光是唇齒相依的角色,除了政府公部門的重視與作為外,要落實環保工作最需要的其實是鄉親的自覺參與。颱風過後如果連自家門口的垃圾都要靠公部門來處理,那整體景觀永遠沒有進步的一天,政府與民眾,要致力營造一個自己喜歡的生活空間,才能達到吸引觀光客的目標。
 早年馬祖地區幾乎沒垃圾,生活水準低,物質缺乏的年代,垃圾量自然少,但隨著生活水準的提升,垃圾反而成為困擾馬祖的大問題;近年來,政府投資大量的金錢與人力在垃圾處理之上,整體的環境有所改善,但颱風等天災所帶來的各種垃圾仍無法避免,因此不管是政府、軍方還是民間,對於環保這個議題仍要建立標準處理模式與正確的觀念。
 如今馬祖面臨的最大環保隱憂其實是缺乏民間的自覺參與,僅靠少部份公益團體偶爾的自主環保活動顯然不夠,若能建立民眾對環保工作的重視並融入生活,讓舉手之勞成為常態,才能完全改變馬祖的風貌。地方小,公部門過去在處理類似環保等問題時難免有鄉愿的成份存在,長期以來讓部份不守法的民眾誤以為即使違反相關規定也可以不必受罰,這個觀念在現代法治的社會是萬萬不可繼續存在的;以人行道騎樓為例,經常在宣導期過後民眾又回到原點,因此執法機關的決心與魄力也大大影響馬祖整體景觀的因素之一。
 我們以此次颱風過後各界投入景觀復原工作來看,當環保人員及軍方支援人力辛苦在大太陽下努力清理之時,大部份的住戶卻連自家門口的垃圾都不願掃;這是心態與習慣的問題,如果連最基本的自掃門前雪都做不到,光靠掃街人員豈能維持街道常態性的乾淨。其次是民眾不自覺產生的垃圾污染源最為嚴重,民眾飼養的家犬隨地大小便,造成村容景觀大受影響,諸如此類因民眾不自覺而產生的環保問題還有很多,這都是缺乏認知的表現。對於致力發展觀光的馬祖而言,環保應列為第一要務,民眾對環保的認知如果能透過教育達到提升的目的,環保問題才能由下而上獲得根本的改善。
 環保是永無止盡的工作,馬祖地小島散,環保作為尤其重要,垃圾減量從宣導簡單生活開始,當面對需要處理的垃圾時,鄉親從愛鄉愛土的情懷出發,拿起掃把花個10分鐘時間,至少把自家前後門掃一下,一個小動作可能影響到馬祖的未來,因為環保與觀光是有極大關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