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銀髮族適當運用輔具 提升安全居家生活

  • 2018-07-29
 我國的高齡人口在今年已經達到總人口的14%,正式進入高齡社會,二○二六年預計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如此快速的老化速度,著實讓政府與民眾準備快要來不及。因此,如何減少長照帶給家人的負擔,善用輔具其實是增進病患獨立的一種替代方案。
 隨著醫療的進步、老年人口急遽的增加。這些高齡者原本的生活,也因為老化或是疾病的原因,導致身心功能的衰退,造成日常生活的不便,如閱讀報紙、談話聊天(知覺及訊息傳遞)、走路、上下樓梯(行動能力)、用鑰匙開門、掏零錢(精細動作)等,都變得比年輕時困難許多。因此提供良好的高齡者照護服務,已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課題。
 因老化所造成的失能,並不代表無法回到原本的生活,例如因雙腳無力、平衡不如前就不想出門而待在家裡,其實是可以透過使用適當的輔具,如拐杖或助行器就可以有行動能力。
 由於科技的進步,輔具所涵蓋的層面相當廣泛,包含高科技產品(如助聽器、語音溝通板)、低科技產品(如拐杖、助行器等),或者市售的產品(取物夾),或是針對個別需求而設計的輔具都包含在內。也可說在食衣住行各方面都有不同類型的輔具可供應用。
 輔具對於高齡者而言是生活中提升獨立功能不可或缺的工具。輔具具有替代喪失的功能,增進使用者的獨立功能、效率、安全性進而提升參與日常生活、休閒及社交活動的機會;增進照顧時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減輕照護者的負擔;可預防因勉強活動而導致的傷害,如肌肉痠痛、關節變形及各種意外事故;可使高齡者從事活動時更容易執行,如取物夾可讓使用者更容易拿取地上或較高的物品,使生活更輕鬆便利。
 有些長者對於輔具存著錯誤的觀念,認為輔具會凸顯自己的失能,或覺得自己的能力並沒有差到要使用輔具,而排斥使用輔具。其實使用輔具並不代表自己的無能,反而是要讓自己更獨立、自主的生活,也不用處處依賴他人照顧,造成自己與家人的不便。
 部分民眾可能會覺得有些輔具這麼貴,怎麼有錢買呢?政府為了輔具資源有效利用,提供了輔具相關的補助及計畫,希望透過輔具租借及相關補助,來幫助銀髮族減輕負擔及提供其更安全的生活品質。
 平時家中有一老如有一寶,但家中若有一老需要長照時,可是會讓家人忙得人仰馬翻。所以當家中老年人有需要,不妨尋求醫療人員建議使用適當輔具,以促進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這樣長照的負擔也就不會再那麼沉重了!只要能夠接受並使用適當的輔助工具,一樣能夠獨立自主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