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委會日前宣布放寬小三通相關規定,對於中國觀光客赴金馬澎離島旅遊,從過去最低人數5人放寬至3人,盼有效帶動小三通的觀光發展;這項修正其實離島三縣市及旅遊業者都無感,對於能夠帶動小三通的繁榮當然很難抱予期望,地方民代甚至直言兩岸關係不佳,陸客團來台審核時間不斷拉長,如果可以拿身分證直接來馬,也許可以有效拉抬客源。
兩馬小三通於2000年開始實施,馬祖從早期的高度期待,到後來的無所期待,其實歷經許多的階段,在剛開放時從無到有的胼手胝足,小三通人數逐步增加,2009年人數達九萬多人,是馬祖小三通史上人數最高峰,但當年的金廈小三通則有一百二十八萬多人,人數差別毫無可比性。
但即便如此,隔年政府執行大三通政策,開放兩岸直航班機後,馬祖小三通的通航人次幾乎腰砍,只剩5萬餘人,隔年更是失血加劇降至3萬餘人,連維繫小三通每日正常航報都有困難,遑論發展觀光或產業轉型,也因此在兩岸政府都無意的情況下,馬祖仍執意積極爭取北竿與黃岐的通航,希望透過縮短航程、降低票價增加馬祖小三通的競爭力。
北竿黃岐航線的開通,確實有助於提高小三通的人數,2015年正式開航,2016年達到6萬9千餘人,增加近2萬5千餘人,另外根據港務機關統計,106年北竿白沙-黃岐航線往返載客總數40670人次,105年為47961人次;106年南竿福澳-馬尾航線往返載客總數為20498人次,105年21148人次,顯見黃岐航線之優勢。當然陸方也配合將原先百廢待舉的黃岐小漁港,建立一個新碼頭,並延伸福州市公路到黃岐,可以在透過一個多小時的陸上行程轉到其它繁華的城市,適合包裝各項大陸旅遊行程。
然而新開放航線的榮景還沒有開始,又出現兩岸政治冷對峙的局面,即便對岸沒有明言不准到台灣旅遊,但整體氛圍讓大陸團客大幅銳減,馬祖近年來幾乎無法仰賴小三通所帶來的旅遊團商機,多數小三通都是在地鄉親、陸配、商務往來居多數,馬祖遊客仍然仰賴國人的支持為重。
小三通於馬祖不單只是推展觀光的需求,也有支持馬祖各項發展的重要性,像是貨物運輸,兩岸交流之各項體育、文化、產業發展等,但目前現有的金馬四條航線,除金門到廈門外,金門到泉州、馬祖到馬尾、白沙到黃岐的航線都處於客源不足的狀態,泉州已由大陸航商接手,但馬祖航線則期待政府伸出援手,小三通也是兩岸關係的縮影,倘斷航後果無法預期。
這次中央再度放寬小三通相關規定,將團體旅遊最低人數限制,由現行5人調降為3人其實並不具吸引力,但小三通固定航線可酌予補貼其營運虧損,放寬至今年1月18日前設籍金馬漁船得航行至中國,便於赴中國修繕及滿足僱用中國漁工之經營需求,後兩者至少符合現階段實務上運作的需要。
依金廈小三通年度上百萬的客源流量,表示並未受到直航的影響,馬祖小三通的問題不在海運,而是穩定通暢的空運,政府必須創造條件,才能有效扶植其永續發展,馬祖人生長在資源匱乏的環境,經歷過動盪不安的年代,爭取生存的韌性與智慧,絕對不容小覷,只要有條件,馬祖人一定能走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社論/小三通的美麗與哀愁
- 2018-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