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人際網絡密切,手機一打開,就會看到同宗、同學、同村、同鄉、同事以及其他社團與球隊等群組,馬祖的社群網路傳播效果非常巨大,也因此假新聞、假訊息也常常透過社群媒體而大肆流傳。對於社群網站的假新聞或惡意捏造的假指控,鄉親應該要多加注意其真實性,政府也應該要防範惡意假新聞的傳遞,以維護鄉親個人或機關團體的名譽,以及促進大眾對於真相的瞭解。
假新聞不只是一個失誤分享,假新聞是危險的,例如印度曾發生WhatsApp社群媒體流傳綁架兒童的假新聞,結果竟造成一位印度工程師在發送糖果給小朋友時,遭到2千多名民眾圍毆致死。美國川普也指出假新聞的危險性,他說,「他們故意造成很大的分歧和不信任,他們也能引起戰爭」!法國政府最近也規劃以新法案打擊假新聞對公民社會的不利影響,規範重點將放在發布管道。
觀察地區社群假新聞的傳播,地區網友通常並不是假新聞的直接生產者,而多是間接傳播者。鄉親在社群群組上轉傳分享只需要1秒鐘,但是查證內容最少就要花1分鐘,有些複雜的議題可能花個10分鐘交叉比對也未必能釐清。在分享與查證時間成本極度不對等的情況下,常造成聳動假新聞、假訊息比真新聞、真訊息更容易被傳播。
偷懶的政府是假新聞的溫床,面對地區散佈的假新聞、假訊息,地區公部門應該及時澄清,例如行政院已設置「即時新聞澄清專區」,及時回應虛假錯誤的公共資訊與新聞報導,同時國發會、陸委會、農委會等部會官網也都設有爭議訊息澄清專區,方便民眾查證相關訊息。
平時公部門就應該要有安排人力積極留意假新聞,做好提早防範工作,一發現假新聞,應該立即澄清,不要消極放任假新聞滾雪球,到不可收拾時,才開始「撥亂反正」,此時已為時已晚,成效不大。針對故意、惡意的假新聞製造者,公部門應在言論自由的原則下尋求平衡點,也可考慮採取法律行動。
假新聞在外觀與結構上和真新聞幾乎沒有區別,因此如果不是長期關注此議題的鄉親很難查覺這是一個假新聞,在大多數情況下網友轉傳錯誤訊息或假新聞時,通常不知道這是假新聞。在社群媒體時代下,每個人都是自媒體的主角,網友在分享訊息時,要提高警覺,不要只是專注於「驚奇度」,也要注意「可信度」,讓不實的假消息在您手中停止。
社論/注意假新聞的危險
- 2018-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