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傳播科技不斷改良,媒體在我們生活中扮演積極且重要的角色,近年來因為社群網站風起雲湧,自媒體時代跟著到來。電視、廣播、網際網路、電影、書籍和報紙傳遞資訊並影響我們的思想、見解、價值觀與信念,進而形塑我們對世界的認知。馬祖地區雖小,但社群網路發達,民眾對於公共事務關心與評論也會透過網路臉書來表達,在民主社會中意見與訊息多元是好事一件,也是民主化與否重要的指標,而我們要學習的正是培養接納多元訊息的素養與正確判讀訊息的能力。
政策與民意的形成有一重要的漏斗理論,事件與政策經過充份討論與時間的演化,最後在漏斗的末端出現,才會形成所謂的「共識」。近年來地方民眾對於公共事務的參與度有明顯提升,我們從社群網站的評論中不難看出,在眾多貼文中有來自不同領域的見解與批判,若能凡事把握對事不對人的原則,自然就能更客觀的面對問題進而分析問題,尤其是面對所謂假新聞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時,謠言要止於智者,這點也考驗訊息解讀者的看法與想法。
在網路如此發達且假新聞充斥的年代,學習培養正確解讀訊息的能力十分重要,因網路傳遞速度驚人,不當的發言與訊息很容易對社會產生負面影響,而這種媒體潛移默化的威力往往帶領社會風氣,不論是訊息發送者還是接收者,都應該更謹慎面對。馬祖民眾表達意見的管道還算暢通,特別是網路普及時代,訊息的表達與接收都不是障礙,重要的是閱聽人要從中學習判斷的能力,進而在民意的形成過程中給予政府單位最好的建議。
今年是選舉年,五合一的選舉讓很多鄉親都置身其中,在網路媒體發表意見的頻率也會增加,但在多元訊息來源之中,如何正確解讀新聞事件或對社會關切的重大議題表達意見或做出決策,是我們在享受便利科技、充足資訊時必須要自我要求的,若只是跟著人云亦云,不但不能形成有利政策的民意共識,反而引起對立與衝突,最終可能讓好的意見想法付之東流。在民意的形成過程中,一般人總是以為周遭人的意見與自己相同,這也經常出現所謂「多數忽略」的迷思,而所謂的真相與真理往往被隱藏在多元訊息之後而令人無法做出判斷。
現在馬祖民眾的媒體識讀能力與訊息來源管道遠比20年前來的更寬更廣,多數的民眾對於是非對錯都能有自主的判斷能力。當然,這種能力的培養要來自於訊息多元化的演進,但網路世界千變萬化,下一秒可能就天翻地覆,若沒有識讀能力就無法做正確的判斷。現今媒體充斥人們的日常生活,識讀不只是告訴讀者「我們要看什麼」,而是在識讀過程中建立反思的能力。從小培養正確的媒體判斷能力,對於多元訊息有接納的雅量,各自表述也要有所本,不應為反對而反對,從而建構和諧理性的社會。
社論/理性面對多元訊息時代
- 2018-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