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喚起社會大眾對於親情、孝道及敬老尊賢等倫理道德的重視,教育部自99年起推動「祖父母節」,並自100年起將每年8月第4個星期日訂定為「祖父母節」,彰顯家庭世代間關係,以及祖父母對家庭、社會之貢獻與重要性。除了鼓勵祖孫共樂外,更鼓勵父母串起祖孫間的橋梁,除了能傳承祖父母的智慧與經驗外,也期待能讓祖父母了解新世代的創意、熱情與思維模式,並藉此喚起成年子女對父母的感恩與關懷。
許多國家都有祖父母節,各國對祖父母節的慶祝方式略有不同,但核心價值都一樣,就是藉由節日提醒大家記得多關心祖父母,提醒抽空探望或是打通電話問候,減少祖孫彼此的疏離感。台灣家庭型態變遷快速,四代、三代同堂已是奢求,獨居老人卻成現代社會的文明病,教育部從2010年訂每年8月第四個週日為祖父母節,確實有必要。
每位長者都擁有豐富的生命閱歷及人生智慧,值得晚輩請益。鼓勵祖孫經由互動與互惠的代間學習,倡導家庭文化傳承延續,強調祖父母是聯繫家庭和社會的根本元素,在傳播智慧與經驗以及穩定不同世代的關係有不可替代的力量,彰顯祖父母是社會文化重要資產;透過教育搭起世代橋梁,鼓勵全國民眾於「祖父母日」與祖父母在一起,發揚敬老愛老之優良風氣。
因為工商社會的關係,使得祖孫缺乏接觸機會,形成隔閡與疏離。事實上,透過這個節日可以發現許多孩子是很期待與祖父母相處的,並且從阿公阿嬤的成長故事與人生經歷中獲得價值觀與生命的傳承,孩子喜歡祖父母,祖父母更享受有子孫的陪伴,彰顯祖父母對家庭社會的貢獻與重要性。為喚起國人更加重視家庭世代關係,我們應鼓勵年輕世代更樂於接近長者,分享他們的生命經驗及人生智慧,以發揮「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理想社會,進而達成建構無年齡歧視的社會願景。
讓孫子女們可以多關心家中的長者,帶著他們一起參加活動,透過世代間的互動,讓老少成員都有所收穫與成長,享受人生。藉著祖父母節活動,鼓勵民眾多帶領長輩走出戶外參與活動,享受祖孫人倫,也有助於延緩長者老化,讓自己活得快樂健康,也強化家庭關係與世代傳承。鼓勵長輩們進行才藝表演,規劃祖孫代間親子趣味競賽、闖關活動及成果展示,不但可以展現祖孫溫馨互動、彼此關懷與感恩,亦能提升隔代教養功能,增進世代情感凝聚。「祖父母節」的推動,不但促進世代之間的融合及拉近距離,並重溫祖父母帶給家庭關愛與溫馨,我們期待透過教育的力量將拉近代間的距離,進而共創一個友善高齡的環境與城市。
社論/大手牽小手 祖孫樂融融
- 2018-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