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署這幾年陸續補助各地方政府完成國民運動中心興建,以及舊有場館整建,加上如雨後春筍般成立的私人健身中心,在國外早已蔚為風尚的健身風氣,如今正逐漸成為台灣人生活的一部分,健身運動時代開始在台灣紮根茁壯。在這一點,馬祖確實仍有待努力,提供民眾不受天候影響,不分年齡的友善運動空間。
台北市藉由舉辦2017世界大學運動會,大舉著手興建台北網球中心以及台北和平籃球館,都可以舉辦中大型球賽並容納數千人,另外也整修台北各個既有場館,而之前台中也透過申辦東亞青運開始整建其運動場館,即便現在因為兩岸政治因素被迫取消,但場館的修建卻是不爭的成果豐碩。
國民運動中心專業又便宜的特點,羨煞各縣市政府,也是朱立倫市長打臉其他縣市的市民小確幸政策,雖然基隆市、台中朝馬、新竹市、屏東市及桃園,也正陸續完工所屬運動中心,但都不如雙北的健全與普及,在現在台灣天氣多變的情況下,擁有不受氣候影響的友善運動空間,確實給予民眾幸福的感受。
依據體育署近年運動城市調查,國人參與運動的比率由95年的76.9%,至105年提升為82.3%,7333規律運動人口比率(每週至運動3次,每次30分鐘,心跳達130)由95年18.8%,至105年提升為33%。然而調查統計結果顯示,103年至105年之統計比率有增加和緩甚至有下降之趨勢,因此,如何維持已參與運動人口持續運動,及鼓勵不運動人口參與運動,便是現階段地方政府努力的空間。
馬祖南竿最大室內運動場館就是南竿體育館,但興建已經超過20餘年的體育館早已斑駁不堪,雖不斷進行結構強化整修,但單單改善漏水問題就已經大費周章,更遑論要跟上標準級的場地,因此需要一個可以提供室內運動及辦理大型賽事場館的呼聲早已不絕於耳。幸運的是,此次配合中央體育署營造優質友善運動場館的計畫,地方政府爭取補助在南竿興建一座新的體育館。
早期的規劃是在介壽的海埔地即馬高下方,興建一棟四樓的多功能體育館,包括1樓的老人、婦女、親子運動空間,2樓的羽球及籃球場,3至4樓的韻律、角力、桌球、體適能、重量訓練等空間,若順利興建,不僅解決原有體育館老舊問題,更能一口氣帶動運動風氣上揚;當然也必須含括上千人觀賽的合格比賽場地。澎湖已經開工的澎湖小巨蛋,預計108年完工,就能容納三千五百人的比賽場地,金門則早在2010年就完成一座容納2000人的綜合體育館,現在正改善周邊希望可以一併規劃為體育園區。
體育署有提到未來希望新的馬祖多功能體育館能朝綠化及使用者付費的方式規劃,這一點目前尚不得而知,因為國民運動中心能夠順利委外經營,主要因為座落在人口集中地區,馬祖過去並沒有付費運動的習慣,但唯有專業經營,我們才有機會享受專業的課程與場地,因此我們期許未來馬祖小巨蛋,也有委託專業經營的可能性,在馬祖享受國民運動中心的平價與專業服務的機會,並讓不同年齡層都可以開心運動。
社論/營造優質友善運動場館
- 2018-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