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日前報導,原本在桃園服務的馬祖旅台第三代的張智皓,一年多前自願請調返鄉,協助馬祖鄉親辦理土地登記業務,馬祖欠缺土地專業人才,張智皓的返馬服務,對馬祖土地總登記業務有相當大的助益。馬祖目前正處於發展的關鍵時刻,亟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我們還需要更多像張智皓一樣的旅外人才歸鄉,用專業共同創造馬祖的驚嘆號。
馬祖人口少,人口基數在教育分流與職場分工後,根本不可能全面培養各種領域的人才,因此對馬祖而言,人才是非常稀有的資產,特別是特定專業領域難以在地培養與向外徵得,人才問題是比交通問題更嚴重限制了馬祖的發展。而另一方面,人才也是我們扭轉先天劣勢的重要條件,如果我們有專業的人才做為後盾,我們將能改善我們的短處,發揮我們長處,以小博大讓人刮目相看。
既然人口基數的先天限制讓我們無法培養各種人才,那麼我們應該針對散居各地的馬祖人打開大門,歡迎他們回家,甚至是到其他縣市、中央部會「滔人才」,對某些人才而言,一個展現長才的舞台,有時比佔到一個職位更為重要,如果我們能展現誠意與尊重專業,相信會有更多的人才願意到馬祖服務。
人才的尋覓與取得,不是靠緣分,是靠經營,相關單位平時應該建立人才庫,優先鎖定曾在馬祖居住服務的同仁,定期舉辦座談會,或是邀請他們返回馬祖演講分享工作經驗,而不是調台之後如斷線的風箏,再也沒聯絡。同時很多馬祖的旅台第二代、第三代在廣佈各公部門服務,這些也是我們爭取歸鄉的對象,平時也應該建立相關聯繫,這樣才能真正需要用人才時,知道人才在哪裡。
我們除了從外面找人才,也不可疏忽自己培養人才的重要性,被譽為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資者的巴菲特,有關人才投資,他曾說「如果你能夠找到好的人才,比較好的方式是自己去培養這些人才,而不是去外面雇用這些人」,想要滿山樹木,就要先去種樹,其實現在馬祖的公務部門有長期的培訓接棒相關計畫,各局處的同仁也非常努力,因此在地公務系統培養的人才有一定水準,並不會輸給台灣機關體系培養的公務員,這可以從因家庭考量調台的馬祖公務員的職場表現看得出來,我們應該對我們自己要有信心。同時,旅外馬祖人歸鄉,將可以刺激在地的公務文化與模式,帶來新的思維與做法,在地與旅外的激盪,透過良性的競爭與合作,相信將能創造馬祖更多的可能性。
馬祖建設最重要的關鍵因素是人才,期望透過知才、攬才、育才,用一流的人才,創造一流的公共服務,讓馬祖成為一流的島嶼。
社論/一流的建設需要一流的人才
- 2018-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