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電問題不但是民生問題,更是未來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雖然中央政府大舉2025年要完成非核家園的政見,但截至今日為止我們並未看到讓人有信心的藍圖及作為,也因此無怪乎金門不顧中央阻擾,力拚完成大陸接水的儀式,讓金門水庫僅存118日供水的風險盡速消彌於無形。
金門在今年七月底傳出要進行大陸引水通水典禮,然而正值台中東亞青運動會籌辦數年後,卻被大陸以莫須有名義,強勢通過取消本屆東亞運,台灣各界正處於一種憤慨的情緒,因此陸委會以金門應衡量整體情勢與社會觀感,希望金門以大局為重,推遲辦理相關引水典禮的各項活動。
惟實際上台灣的政治情勢,或者應該說是偏激獨派的政治考量,當然比不上地方的民生用水重要,同樣的情況換到台灣各個縣市都一樣,沒有道理少部分人的政治意識,影響到一縣人民的用水問題。這也是後來金門不但如期辦理引水典禮,更表示未來不排除繼續爭取通電、通橋,加上已經完成的通水,達成新三通。
金門用水問題引發討論,同為離島的馬祖必須深以為戒,金門長期以來面臨水源不足,超抽地下水,地下水鹽化及水質不佳等問題,加上金門製酒需要大量水質佳的用水支應,這同樣影響金門金雞母產業的存續,這也是金門需水恐急的主因。
雖然暫解金門用水燃眉之急,但我們必須深刻思考背後的隱憂,用水絕對是一國的生存命脈,自古至今多少的國家戰爭正是為了爭取水源安全;金門縣政府必須得到啟示,儘早提高自籌水源的能力,而不是把離島生存命脈,交付一條高度不確定性的引水管。除了各種可能的政治變化都可能導致這條引水管關閉外,其他的變數還包括賣水價格,近來就傳出馬來西亞供給新加坡的用水合約因為總理更替就被要求重新議價。
一般對於金門缺水的說法不外乎平均年雨量少、長期超抽地下水、湖庫淺蓄水不足加上水質不好、小三通之後人口增加等,但不敢說的是過渡開發已經超出離島的負荷。經濟部水利署估計2021年金門每天缺水達1.46萬噸,而馬祖使用的海淡水並非不考量,而是金門水質不佳導致處理成本高,每噸水的處理成本就要54元,做海淡水因規模小成本就更高。
金門已經處在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窘境上,馬祖必須戒慎並立即檢視用水、用電的自足能力,現在馬祖用水主要依靠海淡水,但海淡水完全是以高用電的方式所得,如果有一天馬祖用電不再獲得台電補貼,是否仍能支應高用電的海淡水使用,目前分布各個離島的湖庫,早已面臨淤積、多藻的窘境,因此如何增加離島湖庫的蓄水能力,勢在必行。
島嶼水電的自給自足絕對是永續發展的基礎,馬祖過去發展的慢,方能保有各項優勢,如今馬祖正以高速發展中,檢視小琉球的垃圾淹沒問題,金門水電危機,馬祖推動各項發展之際,亦務必要將民生基礎水電視為重點,以保障鄉親在島嶼的生存需求。
社論/離島水電的隱憂
- 2018-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