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馬祖淡菜產業大有可為

  • 2018-09-22
 馬祖淡菜知名度與日俱增,市場的接受度也一年比一年高,今年北竿地區甚至傳出中秋節未到已經缺貨,表示未來市場仍有大幅成長空間。近年來政府積極介入輔導漁民轉型發展養殖,其中淡菜因養殖技術門檻低,又是馬祖海域傳統的產業,未來政府可加強宣傳讓馬祖成為淡菜島,就像歐洲荷蘭與比利時一樣,淡菜要成為遊客必吃美食,加上外銷全面打開馬祖淡菜市場。
 淡菜在馬祖早期是很常見的海鮮類,各島都有野生淡菜生長,但由於過度的採擷讓物種繁殖不及,現在市售的淡菜多為養殖而來,而養殖的種苗更有高達九成以上來自中國大陸,然而淡菜養殖成本及技術門檻低廉,很適合做為地區漁業轉型的重點產業。事實上大陸才是未來淡菜最大的銷售市場,人口眾多加上內陸省份多,龐大的市場絕非我們所能想像,大陸沿海福建、浙江等省份正在大量的生產養殖淡菜,甚至有時候沒有貨可供應馬祖的中盤商,而馬祖水域也極適合淡菜生長,甚至生產出來的淡菜品質更甚於大陸,未來地區養殖戶必須朝自主養殖為目標,設法擺脫貨源來自大陸的限制,這個產業才能做大做久。
 在馬祖淡菜銷台之前,市場都以歐洲進口為主,馬祖的新鮮淡菜與冷凍淡菜相比,自然口感與鮮度都大幅超過,因此近年來馬祖淡菜在台灣的銷售量正在持續上升,連過去在淡水街頭販售的孔雀蛤都被馬祖淡菜取代,因為消費者一比就知道,馬祖淡菜確實好吃,價格又遠比進口來的便宜,市場接受度開始在台灣由北到南蔓延,從今年中秋檔期未過就傳缺貨不難看出馬祖淡菜可以再做大。
 推廣馬祖淡菜除了外銷之外,我們更希望成為馬祖最具特色的在地美食,今年縣府文化處推出的主廚創意料理研習,其中淡菜料理的成品令人驚艷,除了白酌之外還有更多淡菜料理能捉住遊客的胃。淡菜的產季從春天到秋天,此時也正是馬祖的觀光旺季,以淡菜為主軸的馬祖旅遊美食還有很大的發揮空間,來馬祖吃美味淡菜也能是旅遊宣傳亮點之一,透過多元創意的淡菜料理打開馬祖淡菜知名度,正如同荷蘭的淡菜節。
 馬祖海域經證實是適合養殖淡菜的,養殖最大的成本是時間和人力,在傳統漁業式微的趨勢下,政府積極輔導漁民轉型,適度開放養殖漁工的輸入、建立品管與食安認證機制等,對於淡菜產業都有長久的影響。目前市售的馬祖淡菜大多來自中國大陸的種苗或半成品,但因為品種有異,市場接受度與評價也不一,這也是未來產業擴大的隱憂,如何堅守品質與口感是需要所有養殖戶建立共識的,若為了搶生意而忽略品質,則產業無法做大做久。馬祖淡菜知名度與日俱增,不管是在地食用還是外銷運台,未來的前景可期,政府全面扶植這個產業,讓淡菜與黃魚一樣成為馬祖特色漁產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