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在地食材 安心使用

  • 2018-09-26
 安心營養午餐的4章1Q政策,本學年度起全台均納入試辦,日前農委會主委更親自到後山的國小視察,台東雖然已達七成以上的採用比例,但也坦言要維持有一定的困難,因為合格食材取得不易;離島三縣市則被要求自本學年度起正式開始試辦,但離島的難度更加高,不但縣內經檢測的食材很少,所有食材要自台運來,在高單價外還要另加運費,似乎有效採用在地食材,才能一舉兩得。
 根據農委會的資料顯示,邁入第2年的學校午餐採用國產可溯食材計畫,今年起全台20縣市都納入試辦,至今除了離島金門、馬祖、澎湖,及新北市、桃園市、屏東、南投及彰化等8縣市外,其餘各縣市都超過5成採用4章1Q的食材。
 其實校園營養午餐最早開始有機化是新北市,新北市自100年起大力推廣有機蔬菜,讓學生在校營養午餐每個星期至少能吃到一次有機蔬菜,在當時食安問題肆虐的時候,讓家長可以安心,也藉由保障收購數量,提高全國有機蔬菜栽種面積,後來不但國內各縣市陸續跟進,成功經驗也躍上國際,陸續有菲律賓、印尼、香港等國家,來向新北市取經,複製有機營養午餐政策。
 所謂4章指的是安全用藥、識別碼具追溯性的「吉園圃安全蔬果標章」,還有產品安全可追溯的「產銷履歷農產品標章」,衛生安全、品質規格,與包裝標示合格的「CAS台灣優良農產品標章」,以及標示生產者名稱、電話,姓名及驗證證書字號的「CAS台灣有機農產品標章」,4章1Q則是「生產追溯QR Code」,一掃便可得知農產品來源。
 新北市成功的經驗,也讓中央有信心的全國採行,現在推動的校園安心食材登錄系統,以及4章1Q都是要讓下一代安心食用的保障政策,更重要的是在這項政策推動的同時,可以有效改變國內農產現況,讓更多的農民投入有機種植。
 要符合這個標準,離島推動上確實有其難處,要跟其他縣市搶購符合4章1Q的食材,不但必須負擔更高的費用,還要加碼運輸費用,更不要說再轉送各島,新鮮度已經消失,原本希望孩子吃得健康的美意,也就大打折扣。
 地方政府應鼓勵各機關、學校及軍方儘量採用在地食材,倘在地安心食材能夠保障其銷售通路及數量,在地農民才能有信心大幅採行無毒方式種植,摒棄慣行農法,不但有效保障在地鄉親食用安全,也能改善土地基底。
 馬祖過去曾喊出無毒島口號,並提出在東莒先行試辦,其實這也是便宜的作法,因為東莒沒有買賣的需求,自種自用原本就極少使用農藥,但在南竿推行數年效果仍然有限,雖然不斷的補助有機種植所需相關耗材,農民卻因為賣相問題而卻步。
 4章1Q政策的目的,在於可以追溯到生產者,倘有任何問題都容易進行源頭控管,因此讓學童吃在地絕對是個最好的方法,另外整合食材平台也是一個好辦法,方便各單位機關學校進行採購,有效促成在地無毒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