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一次性活動能免則免

  • 2018-09-29
 發展觀光首重宣傳,近年來各地政府都在絞盡腦汁拚觀光,在這過程中難免需要透過辦活動來拉抬人氣,但不可否認很多是所謂的一次性燒錢活動。以台北市為例,市長柯文哲上任後認為牛肉麵節就是一次性活動,決定廢除並以認證制度取代,台北吃牛肉麵的人口並未因此減少。辦活動促銷觀光固然重要,但要辦真正發揮吸引人潮的活動需要更細膩的評估與規劃,去蕪存菁讓有限資源得以發揮最大效益。
 回顧今年夏天馬祖各島都有舉辦很多觀光促銷活動,目的是希望帶動觀光人潮,為民間創造商機,多年來各鄉累積的活動經驗很多,能否引起觀光客、鄉親乃至於媒體關注,就是評估效益的重要指標。行政首長以及民代對於活動的主題及方向絕對有主導的能力,應設法排除個人意識多看、多聽、多想,才能讓活動辦到有聲有色。
 近年來國內媒體對各縣市所謂的一次性活動多所批評,一般認為一次性活動多半是燒錢性質,例如放個煙火才幾分鐘就燒了數百上千萬,有的產業促銷活動只有開幕式就沒下文了,諸如此類的活動馬祖也曾有過,雖然沒有燒那麼多錢,但終究沒有發揮預期功能。要把辦觀光活動當作生意來做,政府投資1塊錢要讓民間回收2塊錢甚至更多,其實可以透過數據來量化活動成效的,不能辦完就核銷結案,然後來年再重蹈覆轍。除了具政令宣導性質外的一次性活動能免則免,若台上熱歌勁舞台下卻小貓兩三隻,表示節目不夠精彩;觀光促銷活動沒能吸引到遊客卻只讓少數商家賺到補助,表示活動不吸引遊客。
 地方各級政府經費均十分有限,早年辦活動的主要訴求對象是在地鄉親,隨著經濟轉型與觀光發展,未來大部份的活動經費要以投注在吸引觀光客這個區塊之上,配合節慶的在地活動雖不能免,但絕不能佔去太多的預算。活動要成功,其延續性不可忽略,也就是活動吸引的族群不能夠只是單一或是短暫,更不能為圖利特定廠商而設計活動內容,觀光宣傳活動最終的目的是希望建立口碑與品牌,若吸引力不足或是延續性不夠,那麼所有經費與精力都將付之東流。
 觀光是一種產業,強調其永續性,任何的活動都有其舉辦的意義與目標,尤其在資訊發達的時代,網路與媒體行銷力不容忽略,因此有些活動花了大把鈔票其效果可能不及一篇部落客文章帶來的影響。我們常說錢要花在刀口上,有時候一年辦10場小活動,不如集中經費人力辦一個大場的,其宣傳效果可能更好。其次是很多活動立意良好,只是承辦人少了一點用心,舉辦的時間及地點不恰當,可能因此讓效益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