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務農人口老化才是坂里農業隱憂

  • 2018-10-06
 為落實照顧農民生活,縣府產發處今年依例續辦冬令三寶蔬菜收購政策,地方民代和農民在意的收購的單價高低,要求調整,但政府希望在價格調整的同時農民也要有為品質把關的堅持。隨著務農人口的老化,未來偌大的農田可能逐一荒蕪,當務之急應思考如何吸引年輕人加入務農行列,不管是續種三寶還是轉作其它經濟作物,最重要的是要有人願意去做。
 隨著傳統農漁產業式微和進口蔬菜的衝擊,地區老農的收入已大不如前,坂里擁有全縣面積最大的農地,但目前已有近一半的農地閒置,原因是年輕人不願從事這個辛苦的行業。多年來政府一直從保障農民的角度實施收購制度,但靠收購只能是權宜之計,若產品優良自然受市場青睞,售價也自然比收購價來的高,目前村內有少數農戶在去年產品農藥無檢出,他們的產品甚至還沒採收已被市場預訂一空,顯示品質的重要性。
 還有一個馬祖農漁產業發展的隱憂,那便是外銷能量與管道不足,若要形成產業規模,光靠在地消費是不夠的,而外銷除了要品質超群之外,還要有價格上的競爭力,以冬令三寶及夏天的淡菜為例,產品的價格可能與運費相當,特別對農產品的影響特別大。因此近年來縣府產發處致力於農漁產品生技化,希望以高經濟提升馬祖農漁產品的附加價值,不管是加工還是提煉,目的要讓單位面積的產能與效能倍增,這樣產業才能吸引年輕人投入。
 根據統計,坂里農民每年冬令三寶栽種的收入平均每戶一季僅有3至5萬元收入,農民賺的可真是辛苦錢,這樣的收入如何能吸引年輕人,此時若不設法轉型改變,農地可能隨著務農人口的老化凋零而擴大休耕面積,更別說產業要永續發展了。
 我們以近年來馬祖的淡菜產業為例,大部份業者沒有接受政府補助,但也能在市場闖出一片天,銷售量一年比一年多,因為有錢賺,所以養殖產業多半是年輕人在打拚,而農地若也能一樣種出高經濟的作物,自然也會有後輩傳承。
 有高品質就能創造高單價,早年馬祖地區農漁民對產品缺乏品質觀念,田裡的菜為了賣相而增加農藥用量,海裡的魚為增加重量而塞鉛塊等,這些都是短視近利的作法,很可能一夕之間把市場口碑搞垮。去年坂里三寶的檢驗不合格率竟高達五成,表示老一輩農民仍未體認到品質對市場口碑的重要性,我們期望年輕人加入行業也是希望引進更新更好的產銷觀念,這樣的產業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生存。政府的補助與收購都只是過度時期的措施,基層農漁民要走出傳統思維,跟著市場轉型,提升品質就能提高收入,提高收入就能吸引年輕人,要讓農地活化就不能不思考轉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