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提高預防意識 帶領小孩遠離網癮

  • 2018-10-07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不久前發布研究結果,針對8110名國小高年級至高中、曾於一年內玩過網路遊戲的兒童及青少年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台灣網路遊戲成癮盛行率約3.1%,略高於西方國家,且成癮者更容易在遊戲中花錢跟花時間,且因失控沉溺致生活失能。
 隨著網路愈來愈普及化,人們可以透過網路獲得想要的資訊,對生活帶來了方便性。然而有些人太沉迷於網路世界造成生活作息混亂,甚至危害健康。在許多國家,網路成癮已經被視為是最重要的健康議題,甚至被認為是一種心理疾病。網路成癮是指過度使用網路後,進而影響日常生活例如學業退步、睡眠變少、興趣範圍變窄、飲食習慣改變、人際關係改變等等,進而對網路產生心理依賴,然後不斷的增加上網時間且離線後會產生焦慮或憂鬱等戒斷症狀。青少年、學生是最容易發生網路成癮問題的族群,另外原本即有憂鬱症、躁鬱症、焦慮症、低自尊或較自閉人格、不喜和人相處的,也易成癮,但若工作總是要接觸網路的行業,並不一定會有「網路成癮症」。
 當人長時間沉迷於上網後,易造成時間管理失當、作息不定,遂而耽誤工作、學業,進而影響正常生活,甚至讓身體出現不適症狀,例如:眼睛酸、視力減退、頭痛、肩膀酸痛、睡眠不足、胃腸不適等問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網路是生活的一部分並非全部。上網者必須有正確的思想做主導,強調合理、且能自我控制的上網時間,才不會陷於其中而不自知。
 俗話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在享受網路為我們生活帶來各項便利的同時,我們還必須要關注其隱藏在其中的危機。網路最大的優點是提供人類各式的滿足,也讓許多沉溺其中的人付出慘痛的代價。由於網路空間具有眾多吸引人的特性,例如網路遊戲、線上聊天,藉此來抒解自我的壓力與情緒,甚至在其中獲得自我認同的功能,更進一步達到人生高峰的經驗,以致於沉迷於網路之中而不自知。然而,沉迷者日常生活的作息、課業、人際關係、經濟,甚至健康都會受到影響。
 近年來,網路成癮症有增加趨勢,且已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公共衛生議題。研究顯示網路成癮,孩子往往不能自覺。在家裡,對孩子使用電腦要「約法三章」,例如一天上網勿超過3小時、一週不要超過12小時、每上網50分鐘休息10分鐘;且老師或父母應解說網路對打的用途和可能出現成癮的原因。同時,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結合課堂教育和課外活動,以培養小孩較廣泛的興趣和嗜好,注意小孩人際交往,調適不良情緒和加強應付挫折的能力。對於學習動機不足,出現行為問題,性格較孤癖的小孩應盡早給予關注,並提高其家長預防意識。
 網路世界雖然很吸引人,但是如果家長能夠多給予關注,鼓勵並陪伴孩子多從事安全的戶外活動,相信小孩沉迷於網路的問題可以大幅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