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打造秋冬旅遊特色 馬祖沒有淡旺季之分

  • 2018-10-13
 時序入秋,近來各鄉遊客又有回溫現象,過去兩年各界對於春夏季因藍眼淚所帶動的觀光人潮給予太高太多的期待,但從今年秋天遊客回溫可以看到,馬祖四季都有不同風情,今後不論是政府的觀光建設與政策還是民間的投資,都應有長遠的眼光與規劃,拉長觀光季,細水才能長流。
 地區旅遊服務能量有限,如果觀光客過於集中某個季節時段,將會導致應接不暇,服務品質降低,觀光客權益也受損,過去兩年因藍眼淚熱潮讓遊客集中春夏兩季,導致交通及遊客服務受影響,其實另一面是傷害馬祖整體形象,影響深遠。過去馬祖的觀光集中在所謂的春夏旺季,而民間觀光產業的投資動輒上百甚至千萬,若僅靠半年所謂的旺季營收,可能難以符合投資效益。要設法拉長觀光季讓全年至少10個月有客源,更有利於達到永續經營的目標。
 從最近幾年的觀察發現,馬祖因為知名度的不斷提升,尤其是春夏季根本不乏客源,而秋冬季節到客量少很多,政府對於馬祖秋冬旅遊的行銷及建設都有再努力的空間。這時候需要政府配套的措施予以補足,即使不能達到旺季的水準也至少讓相關產業不要停下來。塑造馬祖秋冬旅遊特色仍要從基本條件來考量,此時空中交通相對穩定,氣候宜人,是很適合出遊的季節,要突顯營造的是來馬祖要看什麼、玩什麼、吃什麼,如同春夏我們有藍眼淚為主題,現在要努力的讓馬祖的秋冬也有吸引力和主題。
 我們經常把金馬澎三離島的發展做比較,金澎的觀光起步較早,迅速的發展卻也讓金澎感受到難以突破的困境。馬祖的地理環境與觀光資源與金澎迴異,不需要把所有的經驗移植,更不要妄自菲薄,要走自己的路,才是馬祖觀光成敗的關鍵。從最近幾年馬祖這個名字在媒體的能見度不難看出,官民之間的努力已經有初步成果,但觀光產業發展與建設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不論是硬體建設還是行銷規劃,要把馬祖不同季節的不同風味呈現,自然可以吸引到不同族群的客源。又從地區旅遊業者的觀察得知,自由行已經成為馬祖遊客族群中十分重要的區塊,因此我們所有的相關作為不能忽略了這個區塊。
 地區以觀光產業為主,在人潮就是錢潮的不變定律下,當然希望觀光客不斷湧進,以臨近的日本為例,之所以能成為最受台灣喜愛的旅遊地區,是因為四季皆有不同風情,讓人去了還想再去。拉長觀光季就是分散客源到各個季節,細水長流型態的觀光發展更能在品質上做兼顧,接下來要運用既有的資源再突破,讓各地遊客知道藍眼淚絕對不是馬祖的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