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零垃圾宣言的夢想目標

  • 2018-10-17
 一部揭露中國進口垃圾對環境與人民造成迫害的紀錄片-塑料王國,迫使中國必須回應,去年底正式禁止相關外國垃圾進口,只是沒想到大陸的政策,居然讓台灣驕傲多年的資源回收鍊破碎,大量便宜外國垃圾湧進台灣,讓台灣回收資源無處去,居然再度進入焚化廠,這也讓人不禁開始正視這個雖然注定要棄之,但又嚴重影響人類生活的垃圾議題。
 垃圾是人類發展的附屬物,但垃圾圍城卻成為世界性的難題,就連被譽印度洋上人間最後樂園的馬爾地夫,也漸漸地從一個風景宜人的遊客聚集地,變成一個巨大的垃圾聚集地。對於同樣以山海風景及乾淨環境為榮的馬祖而言,必須提前正視這樣的問題,更遑論馬祖目前並無島內處理垃圾的能力,必須仰賴外縣市代燒,一旦外縣市垃圾處理出現問題,島內的垃圾處理容納量有多少,這是一個負責任的島嶼必須思考的。
 資源回收是將垃圾量減少的一種方法,當然如何再利用與處理必須納入整體思考,世界上已經有一些環保人士,將零垃圾變成一種生活態度,但能夠將這種生活態度擴及到整個社區或城市的更是鳳毛麟角,而日本一個僅有一千六百人的城市-上勝町,距離德島機場一個半小時,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占半數以上,卻成功的執行這項不可能的任務。
 三十年前其實上勝町也跟其他地方一樣,試圖用焚化爐解決日漸增加的垃圾,為了兼顧五十五個區的平衡,光是採購垃圾車及興建焚化爐,就是一件頭疼與龐大開銷的事情。但他們逆向思考,推動回收小鎮計畫,更在十五年前提出日本第一個零垃圾宣言,誓言要在2020年讓垃圾量歸零,現在這個城市內沒有配備任何垃圾車,垃圾回收率超過八成,而其人均垃圾生產量只有日本全國平均的一半不到。
 這個小鎮最開始的一個行動就是調查垃圾的組成,發現近三成是廚餘,因此首先就是要將廚餘變堆肥,補助町內家庭購買家用廚餘處理機,普及率達到百分之九十七,也成為日本第一個廚餘回到自家處裡的成功案例。垃圾分類更超過一般的五到十種,可以在回收類下繼續分類多達四十五小類,並設置垃圾分類中心,召集志工協助民眾分類,在每個里回收處標誌收益。另外為高度利用二手物品還成立店鋪,專門讓居民免費交換舊物,並雇用在地人利用廢棄物製作袋子、衣服及玩具等等,不但充分利用資源更帶動就業率,目前超過八成的垃圾是被回收再利用的。
 垃圾量減少是美麗城市的要件,要實踐並非易事,不但仰賴於所有居民對環保理念的進步,對於城市的建設與創新技術也有極高的要求,但仍然有不少有志的城市前仆後繼的想要達成,例如美國舊金山的垃圾治理就被認為是個重要範本,在2009年通過了美國第一個強制性法案,要求所有企業和居民按照規定進行回收和堆肥。其他還有像是義大利的capannori新增廢品稅,鼓勵民眾減少廢棄物,巴西庫里奇巴,被譽為巴西綠色城市,則從教育著手從小做起,進行垃圾分類回收教育。每個城市都有值得我們借鏡之處,馬祖的乾淨與美麗,需要我們共同維護,也需要破斧沉舟的決心,邁向美麗城市的目標必須及早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