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在這島嶼上曾經付出的人 我們不會忘記

  • 2018-10-29
 上個月發生遠在英國的老兵葬禮小故事,讓我們思考感恩的課題。
 高齡99歲的英國二戰老兵費茲派翠克(Gerald Fitzpatrick)在8月辭世,並於次月辦理葬禮,而費茲派翠克的遺願竟是希望死後能以中華民國國旗覆棺。這是一個讓很多人摸不著頭緒的新聞,為何一個英國老爺爺會這樣重視我們中華民國的國旗?
 英國老爺爺希望以中華民國國旗覆棺的原因是發生於1942年的仁安羌戰役,當時的駐緬甸英軍部隊在仁安羌遭日軍圍攻,向我中華民國遠征軍求援,孫立人將軍指派由劉放吾所指揮的113團前往救援,113團成功擊退日軍,救出7000餘人,而英國老兵費茲派翠克就是其中之一。
 費茲派翠克認為自己二戰後的餘生,是中華民國給的,因此真心感謝中華民國,他曾在2013年飛來台灣到國民革命忠烈祠祭悼仁安羌的國軍陣亡將士,他回想當年的國軍不僅紀律嚴明,槍不離身,並且忍受飢餓,將所有餘糧給他們先吃,還將乾淨的衣服撕破為他們包紮,在在的感恩都無以回報。
 不只費茲派翠克心存感恩之心,英國的國家元首也展現該國民族對於感恩的重視,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曾於1992年仁安羌大捷50週年時,於訪美期間特別到芝加哥會見定居洛杉磯的劉放吾將軍,當面表達英國的感謝。
 跟費茲派翠克相比,從1949年以來馬祖曾受國軍、國家照顧的人更多、恩惠更大,但是卻較少有像費茲派翠克這樣真正心存感恩的,很多人認為活命是自己的幸運、成功是自己的努力,對於國軍、國家過去付出的血與汗已經忘記,也不在乎。費茲派翠克的故事,讓我們重新思考感恩的課題。
 當然過去戰地政務期間,國軍有做錯的地方,但是我們不能完全抹煞國軍的犧牲與功勞,國軍畢竟帶來了馬祖第一波的建設現代化、建立翻轉宿命的教育與保送機制,並且三個阿兵哥養一個馬祖人,讓大家有錢賺,可以在這個島嶼上安身立命。
 轉型正義是目前的熱門名詞,在轉型正義大旗下,人人幾乎都變身成為大時代下的受害者,國軍、國家過去如有錯誤的地方,我們應該要記取教訓,避免再犯,但是我們也要學習感恩,我們有今天的生活與成績,除了自己的努力,別人的幫助我們也不可忘記。
 1942年國軍在緬甸的英勇救援行動,歷史不會忘記,而被救的英國軍人展現真誠感恩,我們更是表達由衷的敬意。希望馬祖的孩子,除了學會成功的技巧,也能學會像英國老兵一樣的感恩之心。在這島嶼上曾經付出的人,馬祖會永遠記得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