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讓馬祖馬越來越精彩

  • 2018-11-05
 2018年第4屆馬祖馬拉松日前熱力登場,今年共有超過2000名選手參與,沿途除了有山海美景盡收眼底,同時也充滿濃濃的馬祖人文味,「馬祖馬」的成功舉辦,每一位參與其中的軍民都是不可或缺的背後重要推手。
 光是台灣一年就約有一千場的馬拉松比賽活動,比賽多不可勝數,現在跑友不只是要參加馬拉松,並且是還想要參加有特色、有話題的馬拉松,如果馬拉松路線沒有亮點或話題,很容易被淹沒於千場馬拉松之中。馬祖的地形崎嶇,這個地獄級的殘酷賽道就是我們的亮點,我們應找出馬祖馬拉松的獨特性,並加以行銷宣傳。例如撒哈拉沙漠馬拉松、亞馬遜叢林馬拉松、南極馬拉松被稱為世界三大「不要命」極限馬拉松賽事,不要命馬拉松並非浪得虛名,參賽者須繳交「屍體遣返費」,若平安完賽,主辦單位會退還該筆費用,但這三場「地獄馬拉松」每年仍吸引世界各地的跑友報名,追求刺激與體驗不一樣的人生經驗。
 同時,舉辦馬拉松比賽也應與地方產業緊密結合,讓跑者能夠一邊跑步,一邊體驗馬祖的特色與享受當地的美食,創造運動與經濟、文化三贏的局面。例如,法國波爾多馬拉松就是成功將馬拉松結合紅酒產業的案例,波爾多馬拉松路線串接當地50多座酒莊,42公里的賽程中共設約20多個紅酒補給站,而造型特別獲獎的跑者,主辦單位還會贈送一箱紅酒作為鼓勵,有網路報導說,每年大約都有10%的參賽者因為不勝酒力而不能跑完全程。
 另外,這次「馬祖馬」能夠成功舉辦,社區鄉親的積極參與也是功不可沒,有了鄉親的加油吶喊,為「馬祖馬」增加了人文的溫度,讓跨海而來的參賽者,感受到馬祖的熱情。馬拉松比賽絕不僅是參賽選手的事,沒有熱情加油的群眾,將會大大降低這個馬拉松的精彩度與吸引力,例如近年異軍突起的彰化「田中馬」,靠得就是滿滿的人情味,每年馬拉松賽事田中全鎮總動員,鎮民以自製的加油海報、道具幫參加的跑者加油,整個馬拉松活動熱鬧滾滾,成為台灣最成功的馬拉松賽事之一。
 一場馬拉松的舉辦並不容易,從賽事流程規劃到食宿交通安排,每一個細節都是大學問,這次「馬祖馬」的成功舉辦,感謝每一位參與的跑友、鄉親,也期待我們能以最嚴格的標準,找出今年活動的缺失,並加以改進,同時持續深化馬祖馬拉松的亮點與特色,將明年的馬祖馬拉松辦得更好,打造「馬祖馬」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