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減少塑膠垃圾 一起努力守護海洋

  • 2018-11-06
 塑膠剛開始出現後,迅速翻轉了人類生活的型態。雖然塑膠帶給我們許多便利,但過度使用的結果,讓海洋也充滿了各種塑膠。全世界每天都有成千上萬噸沒有處理好的垃圾進入自然環境中,一旦進入海洋,我們幾乎無法處理,只能透過無止盡的環境循環再一次進到我們的身體裡,這是一個看似單純卻複雜難解的問題。
 根據聯合國估算,每年約有1300萬噸塑膠廢棄物流入海洋,對海洋生物造成極大威脅。去年台灣海洋廢棄物監測結果顯示,數量最多的海洋垃圾前5名分別是:寶特瓶、塑膠瓶蓋、吸管、玻璃瓶、塑膠提袋,其中有許多都是日常飲食中用過即丟的塑膠製品。塑膠產品占人們產生廢棄物的10%,全球每年產生5000億個塑膠袋,每分鐘販售出100萬個塑膠瓶,每年有1300萬噸塑膠流入海洋、10萬隻海洋生物因塑膠致死,而且50%消費性塑膠物品都只被使用一次。
 民眾丟棄的塑膠杯與塑膠袋若被沖入海中,一段時間後會碎裂成塑膠微粒,被小蝦吞食後,小蝦又被魚類吞食,最後魚類來到人類的餐桌,等於人類輾轉將塑膠微粒吞下肚。當我們追求快速、方便的現代化生活時,須謹記必會伴隨著產生一些負面的效應,那就是環境污染、自然生態危害,而人類生存所需的食物、資源,都取自大自然,自然而然使人類也把有害的物質吃進肚子裡了,久而久之會對身體造成莫大的負擔,這結果並不是人們想追求的生存方式。
 如果我們想讓生活環境更美好,減少環境污染是必要的,而且最好的方式就是從源頭做起,減少塑膠微粒製品的使用、盡量使用可重覆利用的器具、不隨意將塑膠的材質丟棄、自主性地執行淨灘活動、使用高純度的單一材質塑膠,以此降低回收處理的成本。
 現代生活節奏快速,一切求快、求方便的結果,就是把許多不好的東西吃下肚,產生數量龐大的一次性使用垃圾,不但賠了我們的健康,也讓環境遭受不可逆的污染。改變的契機其實就掌握在大家手中,垃圾減量、資源回收再利用是立即可行的解決辦法。此外,避免購買過度包裝或不需要的商品,自行準備水壺、餐具與購物袋。當每個人不再貪圖方便,改變自身生活習慣時,累積的力量才是解決海洋垃圾問題的關鍵。
 現在,許多民眾都會自動自發的減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並分享或教導他人使用的經驗,或鼓勵自行準備水壺、餐具與購物袋,從源頭做到垃圾的減量,相信民眾都是相當關切環境污染議題與塑膠微粒所造成的影響,為了環境生態與後代子孫,也為了自己健康著想,大家都願意犧牲一點生活的便利,但這也是讓環境得以永續的一個方法,讓後代子孫都能夠享用大自然提供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