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媒體大幅報導,馬祖生產的淡菜經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研究團隊證實具有生殖保健效果,相關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這項研究成果讓馬祖淡菜知名度與市場接受度再次提升,淡菜養殖可成為馬祖最具潛力的產業,也為面臨轉型的傳統漁業開啟新契機。
由海大食品科學系主任龔瑞林教授所率領的研究團隊證實馬祖的淡菜功效,讓原本就有「深海威而鋼」之名的淡菜有了科學理論基礎,在市場接受度上預估將引發熱潮,對地區養殖戶而言更是一劑強心針。在未來市場需求可能大增的情況下,漁民朋友可視淡菜為重要產業,可以做大、做久,尤其在現代消費者著重養生保健的觀念下,淡菜不僅可以成為馬祖特色的觀光產品,也能形成高密度產業,不管是鮮食還是加工,養殖技術門檻、種苗取得容易的馬祖淡菜產量可以穩定擴大。
淡菜是馬祖很常見的海鮮類,早年馬祖各島都有野生淡菜生長,但由於過度的採擷讓物種繁殖不及,現在市售的淡菜多為養殖,種苗更有高達九成以上來自中國大陸,因中國大陸在這方面的養殖技術已經十分成熟,未來馬祖要擴大養殖規模,其技術不是問題,重要的養殖環境安全與衛生。歐洲和馬祖同緯度的國家都有產淡菜,在比利時淡菜甚至被稱為國菜,每年都舉辦盛大的淡菜節。我們應該善用馬祖海域無污染的事實為淡菜做最有利的宣傳,而在地育成的淡菜在品質檢驗上更要禁得起考驗,一旦建立馬祖淡菜的金字招牌,馬祖漁民就吃不完了。
傳統漁業式微已是不爭事實,海裡捕不到魚的情況科學家已然預告提前來臨,漁業轉型勢在必行,而馬祖有著海洋生產力強的優勢,漁業轉型只有養殖產業一途。淡菜是馬祖目前看來最具有潛力的養殖產業,市場的接受度也一年比一年高,地方政府也積極介入輔導漁民轉型發展養殖,在四鄉五島海域劃定養殖區供漁民申請,將來結合海大學術機構做更多深入的研究與調查,要讓淡菜成為一項指標產業並非夢事。
淡菜產業要做大、做久,產銷務求穩定,馬祖海域經證實是適合養殖淡菜的,今年馬祖淡菜季尾時發現市場無淡菜可賣,其原因是大陸供貨出現斷層,未來地區漁民要擴大養殖產量,就要讓貨源操之在我,過度依賴進口的現象要設法突破。養殖淡菜最大的成本是時間和人力,在傳統漁業式微的趨勢下,政府積極輔導漁民轉型,在政策上或許也要配合,適度開放養殖漁工的輸入、建立品管與食安認證機制等,對於淡菜產業都有加持作用。
社論/馬祖淡菜提供漁業轉型新契機
- 2018-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