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積極正視銀髮族行的安全 營造友善之島

  • 2018-11-16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目前的機動載具種類甚多,包括電動代步車、腳踏車、電動輔助自行車、電動自行車、二輪機車等,其中前四種免牌照、駕照也免稅金;但近來不時傳出電動代步車因行駛在道路而肇致許多意外,在在讓交通公安亮起紅燈。
 據衛生福利部指出,電動代步車屬於衛生署認證的「電動醫療輔助器材」,在道路交通法規中,視同「行人」,理應行駛在人行道上。另國內高等法院曾有判決指出,依交通法規,此類醫療電動代步車屬醫療器材,因其目的和功能不同於一般汽車,視為行人活動的輔助器材,在道路上應遵守一般行人的管制規定,應行駛於行人專用道等地。
 高齡化社會下,電動代步車成為諸多長者外出的重要行動輔具,除了協助復健養身外,還成為竄於大街小巷、行駛於公路間的交通工具,甚至常見「雙載」的情形出現。但由於駕駛這類代步機具沒有嚴格的資格或使用限制,人人都可操作,卻因行速緩慢,除了無法及時移位,更易造成後方來車閃避不及而產生的危險。特別是代步車車身低,不論是行駛中或停等紅燈時,很容易稍不注意就會被忽視,且該車泰半沒安裝夜間照明車燈,更增添道路安全的風險。
 儘管有論者主張應維護行動不便者的通行權利,開放代步車道路使用的空間,但當前的道路環境並不友善,多數沒有人行道,縱令既有的人行道或騎樓,常見歪斜曲奇,車輛路邊停車、併排司空見慣,讓電動代步車使用者「無路可走」,致使存有相當安全上的疑慮。
 馬祖的地理環境致使道路坡度高低起伏,但銀髮族群又為數不少,經常可見許多長輩們自行或由外勞駕駛代步車徜徉於鄉、縣道路,承平時期小心駕馭或可平安出入;但遇到旺季的旅遊尖峰時刻,汽機車馳騁在村落間,一個閃神就極可能釀成無可挽回的後果,不啻如同潛藏的雷包,對彼此雙方都非所樂見。
 我們認為,主張友善島嶼的北疆,應正視銀髮族群交通安全的需求,並兼顧整體發展的需要,突破當前險阻地理環境的困境,妥適規劃道路的安排,讓代步工具能在既有的交通規定中合法且安全的使用,才能真正落實「安全,是回家唯一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