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讓公廁成為馬祖觀光的驚嘆號

  • 2018-11-19
 今天是「世界廁所日」,公共廁所的品質是公共管理良善與否的重要指標,對從外地來馬的觀光客來說,一個乾淨明亮的公廁,是馬祖公共管理與公民素質最好的展現。
 為了協助解決貧窮人口面對因缺乏廁所而引發的環境衛生危機,讓清潔、舒適及衛生的環境成為人人可享有的權利,在世界廁所組織(WTO,World Toilet Organization)的奔走呼籲下,2013年第67屆聯合國大會正式通過決議,將每年的11月19日訂為「世界廁所日」,希望透過對廁所議題的關注,共同促進世界環境衛生問題的改善。
 回顧公共廁所的歷史,1852年8月14日,世界第一座沖水馬桶式公共廁所在英國誕生,主要目的是為了避免民眾隨地大小便而造成傳染病的傳播,這象徵著人類廁所文明的一個新時代。馬祖早期很多人家中並沒有廁所,後來國軍駐馬後,在各村興建許多水泥建築公廁,這是馬祖第一波的公廁現代化,但後來因權責不清、重視不足等原因,馬祖各村的公廁缺乏良好管理,馬祖公廁裡糞尿橫流、蛆蟲翻扭,馬祖公廁與髒亂惡臭畫上等號,而後當越來越多馬祖家庭擁有現代化的廁所後,馬祖各村的公廁就越來越少人使用。馬祖現在不缺公廁,而是需要高品質的公廁,時代已經改變,我們不能再以過去戰地政務的標準,來面對目前觀光客的需要,我們應該要站在觀光客的角度,來思考什麼樣的公廁品質,是觀光客與鄉親所期待的。
 各國政府對於維持公共廁所品質所採取的策略不盡相同,有以嚴格執法為導向的,如新加坡的法律對便後不沖洗者處以罰款;有稅金導向的,如義大利威尼斯市規定,使用公共廁所必須要繳交「廁所稅」,威尼斯人口約僅有5萬多人,而威尼斯每年觀光人口卻高達1千萬人,政府透過徵收「廁所稅」來達到「以廁養廁」的目標;也有靠高管理能力來維持公廁品質的,如日本對於公廁管理追求到了近乎苛求的極致,廁所乾淨到讓有些人會選擇到廁所飲食,公廁清潔人員勤勞打掃、用心細節,讓在日本上廁所變成了一種享受。不論何種策略與方法,都代表政府對於公共廁所的重視,值得馬祖借鏡學習。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每人每天大約上廁所6至8次,也就是說觀光客如果來馬祖3天行程,每人將會在馬祖上廁所18次到24次,在約20次的如廁經驗中,如果遇到1次骯髒惡臭的廁所,將會在馬祖留下不好的旅遊經驗,並對馬祖的公共管理留下負面形象,而乾淨的廁所則會讓遊客有一個舒適的旅遊經驗,甚至成為網路社群分享按讚下的馬祖觀光亮點。
 今年世界廁所日的主題是「當自然呼喚來臨時」(When Nature Calls),如廁是人類基本需求,當自然呼喚來臨時,我們就需要廁所,期望公部門能持續重視公共廁所管理,讓觀光客驚豔馬祖的公廁品質,讓公廁成為馬祖觀光的驚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