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正視馬祖沿近海漁業資源枯竭問題

  • 2018-11-27
 海洋被視為生命的起源,地球 70%的面積被海洋覆蓋,其中蘊含的漁業資源,曾被認為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近年來,因捕撈技術發達,對部分漁業資源利用,已超過其再生性可容忍的範圍。聯合國糧農組織( FAO )指出,全球25%之漁業資源已過度捕撈,顯示對漁業資源之管理,及履行責任漁業,已是世界各國刻不容緩之工作。
 在海洋資源枯竭的議題上,絕大部分都是人為的後果!當然,氣候變遷也會對海洋生物帶來浩劫,像是全球暖化、海洋酸化,然而目前對海洋最大的危機還是「過漁」。從十一世紀人類便開始獵殺海洋,隨著漁場的擴張,現在全世界幾乎很難找到哪裡的魚是安全的了!漁業資源具有再生性,如經適當管理可永續利用,並不會對漁業資源產生負面影響。惟倘遭人為過度捕撈,影響其族群之再生性,將導致資源枯竭。
 馬祖四面環海,漁產資源曾經風光一時,然而受到過漁,非法捕魚、混獲等人為影響,馬祖的魚類資源也正走向枯竭。面對著漁業資源枯竭與海洋漁業衰退的不爭事實,若不遏止過度捕撈問題,讓漁業發展從過去追求漁獲成長,轉變為保育海洋生態環境、維繫漁業永續經營,未來恐將出現「無魚可捕」的窘境。
 漁業執行力不佳使得非法漁業依舊,雖然漁業法已經明定離岸3浬內及禁止繼續使用大小通吃且破壞魚類棲息地的捕撈方式,但是仍然阻擋不了沿近海魚類資源走向枯竭的命運。不可諱言的,我們對魚類的保育觀念還相當的薄弱,很多人喜歡吃魚,但是少有人認為魚類是野生動物需要保護,即使像馬祖這樣豐富的漁場,也逃不過因過度捕撈或棲地被破壞等各種原因而逐漸瀕臨枯竭。現在如果仍沒有積極的保護和管理措施,僅存的一點資源有朝一日也會消失殆盡。
 為了讓馬祖漁業恢復生機,政府首先應著手建立完整的沿近海漁業資源動態資料庫,據以研擬適當的休魚制度,讓漁業資源有再生的機會。其次透過資源生物學評估,訂定出各種經濟魚種的最適捕獲量,合理分配給不同型態的漁民;再者要加大漁業資源人工增殖放流力度、加強漁場環境保護工作;同時加強海上漁業執法能力,嚴格取締不遵守規定的漁民與船東。
 再好的漁場也禁不起層層的圍捕,馬祖地區的漁船在近年呈現大幅成長的局面,其中又以大陸漁工船的數量最多,光從這些漁工船一天在馬祖各島所放的網具及違法使用章魚籠現況來看,我們的海域能否承受這樣過度捕撈?大海不只是提供海鮮與遊憩的場所,而是人們賴以維生的重要生態體系,海洋教育已是刻不容緩的議題,希望能透過更多人的關心與努力,讓所有人可以親近海洋、認識海洋、保護海洋,讓海洋資源永續經營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