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發揮社區整體組織力量 共同推動生活環境改造

  • 2018-12-02
 社區工作所代表的可能只是一個敦親睦鄰、愛惜自己生活的地方的觀念;是一種參與和互助的精神;也是一種結合自身周邊資源,滿足共同需求或改造自己生活環境的過程。社區是家的組合,也經常是人們主要的活動中心,可以說是推動環保的最佳場所。所以,若能喚起居民對社區土地之認同感,必能進一步創造社區美好的生活環境。
 近年來,民眾的社區意識已逐漸提昇,有些民眾已開始注意與關心自身周遭的環境,政府各機關也積極地提出各項改造社區品質的計畫,期望熱心人士能夠應用地方資源與特色,共同努力打造社區家園之魅力。社區發展得好,居民有向心力,環保工作相對的容易推動,居民的成就感及社區認同感就會更高,社區發展就會更好。屬於同一個團體會讓人較易產生歸屬認同感,一群人在一起,可以互相支持彼此分享,又可以截長補短,有助於事情的推動與情感的維繫。大家共同為社區環保工作來付出與努力,分工合作、互相鼓勵,社區環保工作才能順利推行。
 環境改造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我們都希望身體更健康,生活更舒適、更美滿,而這些期望是否能夠達成,最主要的關鍵乃在於每個人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對周遭環境之關心與付出。因此,生活環境的改善與環保工作的落實,最大的推動力量就在於民眾能夠珍惜我們生長的這塊土地與生活空間,秉持愛護鄉土、保護資源與關懷生命的理念,共同力行生活環保、環保生活,並且來參與環境保護與改造之工作。因此,鼓勵社區、社團或企業等團體能夠自發性地根據區域內之特色與環境問題,共同來推動生活環境改造工作,才能落實社區環保行動。
 社區是推動環保的最佳場所,一個人可以做一個人的事,但是二個人可以做三個人的事,一群人可以做的事當然也就更多了。在民主社會裡,人民是很被鼓勵集會結社的,既可透過關心眾人之事,體會民主的精神,又可學習分工與互助的過程並增加生活的樂趣。社區生活環境改造工作不是靠個人,也不是靠少數人,而是靠社區全體居民之參與,共同來改造自家居住環境品質,所以,在推動生活環境改造工作之前,必須建立一套完整的推動架構,促使全體居民共同參與,讓全體居民在此架構下得以互助互利,也讓他們能夠獲得自我實現的喜悅及共享成果。環境保護工作,需要人人都來參與,才不致淪於「你丟我撿」。所以,除了自己做環保之外,還應該追求創意,發揮智慧,積極地帶動周遭的人,共同來參與生活環境改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