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發揮創意讓資收更便利

  • 2018-12-05
 垃圾減量從資源回收開始,新北市推動與各里合作的黃金資收站政策成效甚佳,行政院環保署前年開始借鏡新北市經驗,將該作法推到全國,馬祖不落人後亦從今年開始推出幸福資收站,在資收回收工作上再創新局。惟在今年資收績效考核頒獎上,不少縣市都有一些創意亮點作為,讓資收工作更有效率,頗值得馬祖學習仿效。
 臺灣推動資源回收成果卓越、享譽國際,106年度全國資源回收率達52.51%,倘包含巨大廢棄物及廚餘回收再利用率,垃圾回收率則高達60.13%,較105年的49.47%大幅成長。
 台灣的資收回收率不斷再創新高,有賴於各地方環保機關的創新亮點作為,今年獲得資收績效考核金質獎的縣市,多數都在原政策基礎下提出不少創意作法,像是桃園市的桃樂資源回收站結合桃樂卡現金回饋專案、基隆市的培訓社區規劃師主動從事社區資源回收規劃、金門縣推動機關學校使用透明塑膠袋與全縣實施破袋檢查、臺南市建置臺南資心回收地圖網及袋袋相傳APP平台等,資源回收工作不斷的創新求變,讓他們的資源回收成果再創新高峰。
 再如新竹香山出現全台第一座試營運的自動化App無人回收站,由新竹市政府、全聯福利中心及在地企業春池玻璃共同合作設立,24小時的自動化服務,民眾可將4大類資源物投入機台,只要掃描回收物瓶身條碼,並用App軟體「SeedU」掃描機台螢幕上的QR code,手機就會儲存點數,點數可到全聯兌換禮物。
 台南市也在今年嘗試在商圈及社區設置小型智慧回收機,與附近商家合作,只要投入足夠的寶特瓶或鋁罐即可獲得優惠券,獲得商家打折或折抵5至20元的優惠,不到8週就吸引逾千名民眾投入數千支鋁罐及寶特瓶。環保局表示,這台回收機能自動將鋁罐及寶特瓶壓扁,倘社區可以配合後端處理就很適合裝設,可以減少人力支應,未來會持續增加合作廠商,提高民眾自動資收的動力。
 另外,為提高環保袋的循環利用率,現在至少有兩個縣市使用袋袋相傳APP平台,先募集環保購物袋及紙袋等可以再循環使用之購物袋,經清潔整理加上履歷號碼後,成為可再循環使用之購物袋,再送至各取用處提供有需求之民眾取用。
 民眾取用再循環利用的袋子,可使用APP或至活動網頁查詢履歷號碼,瀏灠該購物袋回收循環使用次數、捐贈者及捐贈地點等資訊,民眾使用完畢可再回捐,並使用APP或至活動網頁登錄履歷及輸入基本資料後,即可成為該環保購物袋之捐贈者之一,市民回捐環保購物袋即可參加百元禮券抽獎活動。
 物資不予匱乏的現代社會,想買就買、用完即丟造成超出基本需求的垃圾廢棄量,也對地球造成莫大的負擔;生活在現代社會,每個人都應該拒絕不需要的東西,並重複使用、回收相關資源,讓零廢棄成為生活一部分。地方政府與民間組織合作,不但可以有效發揮創意,大幅提升資收率,更能成為環境教育的一部分,馬祖的永續需要大家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