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竿北海坑道活化為搖櫓、賞藍眼淚及音樂會勝地後,地方啟動封閉10年東引北海坑道整建轉型為龍蝦養殖復育示範基地,馬祖旅遊成長後,推動產業發展是最大目標,並在海大馬祖分校成立,運用產學合作資源是好的方法,我們樂見跨出一大步。
馬祖在淡菜養殖成效,地方產業部門經一年多推動、觀摩及試養,以及徵詢兩岸專業意見,選擇龍蝦故鄉的東引,以北海坑道作為穩定調控養殖環境,提升人工繁殖龍蝦的成功率,期待達到高經濟價值效益的目的。
配合龍蝦復育計畫,封閉已10年的北海坑道,一個多月前重啟施工,改造為適合龍蝦繁殖、生長的新創基地。養殖龍蝦是一項成本高且長期投資的養殖業,單單整建坑道、清除污泥垃圾、裝設控溫設施,這項充滿挑戰新事業,期待有朝一日能夠復育龍蝦成功,為東引創造產業亮點。
養殖龍蝦雖然具有龐大商機,但是養成期很長,而且幼龍蝦之初期蓄養活存率非常低,投資風險及成本亦相對提高。因此,北海坑道若能打造成為穩定且可以調控的養殖生長環境,將有助於龍蝦復育研發工作,開啟軍事坑道轉型為水產養殖基地的新創舉。
6千隻小龍蝦,每隻重量約60公克左右,已投放北海坑道5千隻,剩下1千隻放流西引清水澳。東引是龍蝦故鄉,早年曾有1張網捕到2百多隻紀錄,過去漁業曾經是風光一時,沿近海域棲息著大量龍蝦,後來因為過度捕撈,龍蝦數量不斷銳減。龍蝦具有高經濟價值,去年縣府委託國立海洋大學進行調查與研究,推動海水人工養殖技術,目標是讓東引特有的漁業資源可以繁衍下去,進而形成完整之產業生態鏈。
為提升本縣海洋及觀光資源,縣府推動龍蝦復育計畫,海大水產養殖學系計畫朝種苗培育開發以及種苗放流兩方向著手,期能恢復東引海域龍蝦資源,後續將參考他國經驗,進行交流合作。海大馬祖分校成立,不但是馬祖教育發展重大創舉,更是地方發展最大創造力,尤以馬祖四面環海,海域是我們永遠的田地,運用海大專業及技術。
龍蝦復育主力著重種苗培育開發和種苗放流,唯有建立龍蝦幼苗培育技術,才能加速促進龍蝦養殖產業發展,協請海大繼續投入研究,未來執行時仍要不斷追蹤及修正,讓復育計畫更朝目標邁進一步。馬祖第1次推動龍蝦復育、養殖計畫,期待能藉由產學合作積累經驗與技術,開拓出嶄新的水產發展模式。
社論/期待東引龍蝦養殖復育示範基地建立
- 2018-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