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為永續經營建構海洋產業新秩序

  • 2018-12-15
 連江縣政府產發處近來針對雇用大陸漁工船隻離岸1000公尺作業相關規範,以及水產生產履歷證明作業做出明確政策說明,要在永續經營的基礎上輔導漁民發展相關產業,更希望透過法治的理念讓漁民朋友循正道、務實業,這對馬祖海洋產業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期望漁民朋友能體會政策的用心與苦心,大家一起來為海洋生態永續盡一份心力。
 隨著海洋生態的變化,馬祖的海洋漁產業發展也跟著調整,多年前因應漁業人力市場需求,政府大幅放寬引進大陸漁工以及外籍漁工,然而這項措施卻引來過漁的非議與疑慮,又因為現行雇用大陸漁工船必須離岸1000公尺作業規定沒能具體落實,導致漁民間糾紛誤會不斷。近兩年因為過度捕撈導致傳統漁業再度面臨生存危機,甚至連漁民自己都體會到無魚可捕的困境已提前到來,若再不管制落實限漁政策,再多的漁船及漁工仍然是無利可圖。
 水產養殖是未來馬祖漁業轉型的新趨勢,現存的運作模式在永續經營上的基礎是十分脆弱的,大部份的養殖戶只圖眼前近利,幾乎沒有所謂的生產履歷證明,所有的產品也缺乏品質檢驗的保證,這對未來市場接受度會有極大影響。農漁產品走合法檢驗以及生產履歷證明是必需的,唯有對食安提供絕對的保證才是永續經營的不二法門,傳統漁民可能對這項措施感到麻煩或增加成本,但要知道只有真正的好東西才能禁得起市場考驗。
 馬祖四面環海,世代居民以海為田,海洋產業自然是十分重要的一環,不管是傳統漁撈還是新興養殖或海釣娛樂漁業,馬祖偌大的海域需要進一步落實管理工作,我們需要建構一套海洋產業的新秩序,讓各個海域在合理的前提下提供應有的生產力。長年以來備受各界批判的章魚籠漁法已由地方政府公告自明年元月19日起禁止使用,這對未來產業新秩序也有著深遠影響,而漁工船的作業也早有明文規範,只要執法落實就能維護立法的原意。馬祖海域需要多一點喘息空間,更何況限漁也是中央的漁業政策方向,地方政府循序漸進引導漁民轉型需要軟硬兼施,只要是對生態復育有利的都值得全力推動。
 海洋產業要永續經營需要各界共同努力,光有法不執行也是枉然,立法與實際運作有衝突也不切實際,地方政府正一步一步朝海洋產業管理制度化目標邁進,過程中需要漁民各界的認同與體諒支持。馬祖的海洋產業仍具潛力,頗具成效的淡菜養殖、東引的龍蝦復育、北竿要推的石斑復育、需要進一步規範的磯釣管理等,都可能為漁民帶來翻轉的契機,只要我們海洋生產力尚存,漁民就不怕沒有生計,就看政府如何務實建構產業新秩序,各界如何護法執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