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正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 2018-12-16
 每天翻開報紙,打開電視,迎面而來的多是天災人禍消息。從隨機殺人案、青少年揪眾鬥毆,動機雖然不一,但凶殘的行徑無不令人髮指。有些殺人兇嫌落網後甚至不覺得自己犯下甚麼大錯;使大家驚覺,到底為什麼科技與生活愈來愈進步的我們,卻出現越來越多文明退化的衝動現象,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問題?我們社會究竟怎麼了?
 癥結就是社會出了大問題。從大結構上看,年輕人在這個社會的競爭力愈來愈弱,一方面是因為經濟景氣的關係,二方面是因為年輕人的機會相對少。這牽涉到社會結構變遷的問題。時下的青年出生在威權轉化為民主的過渡時代。上一代的父母生長於威權時代,勤懇打拚,社會安定,在困境中創業有成,自然想把最好的給下一代。不論是溺愛還是為了生活無暇照顧子女,這些子女會產生偏差的行為,最主要的原因來自於家庭功能失效。
 蔡元培先生曾謂:「要有良好的社會,必先有良好的個人,要有良好的個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而家庭教育實為教育的濫觴,父母親教導孩子的觀念與做法往往會產生不容忽視的影響,如果家長能把握任何可以教育小孩的機會,藉此讓小孩明是非知道理,培養責任感,那小孩將來入社會信能謹慎從事,善盡其該有的社會責任。
 家庭是兒童最早接觸的環境,家長毫無疑問的是兒童知識的啟蒙,也是兒童的第一位老師,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所以家長也應該多多的充實自己,與時俱進,學習最適當具啟發的教養方式,用愛來灌溉孩子,讓他們的心靈得到健全的成長,如此小孩才是為人父母者心中真正的寶貝。
 當然,家庭教育失能後,學校教育也產生大問題。據最新的一項調查,有逾半的老師不快樂,原因是不受尊重。尊師重道的傳統消失之後,校園倫理就開始崩解,所以「台大生也會殺人」也就不稀奇了。社會是個大染缸,耳濡目染的影響不可小覷,社會整體的氛圍和風氣對於青少年的思想和行為都會產生蝴蝶效應。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環境,孩子的真正「啟蒙教師」是自己的父母,教會孩子做人是孩子成長的首要條件。在孩子們用詢問的眼光注視世界,同時,認識著世界的時候,在他的眼中最常見到的是父母,父母的言行正表達著他們自己的人生態度。父母最先總是被孩子無條件認定的,於是並無意識的,但模仿對象就由此確定了。因此,作為家長事事必須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起良好的榜樣,以堂堂正正的人的形象,留在孩子心目中。
 家庭、學校和社會都是教育的一環;但家庭教育是根本,家庭健全了,社會自然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