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是國際移民日(International Migrants Day),為了喚醒國際各界對於移民議題的重視,聯合國於2000年將每年12月18日訂為國際移民日,我國也於2011年將「國際移民日」訂為我國「移民節」。馬祖是一個開放社會,有許多「馬漂」,大家漂洋過海住在馬祖,不論是台灣人、原住民、越南人,還是世界其他地方的人,在馬祖我們都是一家人,你我都是馬祖缺一不可的一分子,馬祖都是我們的新故鄉。
人類發展的歷史,就是一部流動的歷史。聯合國指出,目前世界上大約有10億人是移民,其中包括國內移民與國際移民,目前我國新住民、新住民二代及移工加起來超過100多萬,而馬祖多年以來陸配、外配比率是全國第一,馬祖是多元族群匯聚的島嶼,因為有來自各地的新住民,讓馬祖的社會與文化更加豐富多元。
新住民進入一個陌生環境,剛開始會有格格不入的問題,如果長期認為自己被歧視、並且是多餘的,將可能成為社會的邊緣人,這樣的文化落差,通常用兩種方式解決,第一種是少數群體完全融入主流文化,另一種是主流文化理解少數群體。在第一種方式中,主流群體應該幫助他們融入社會,提供低價或免費的語言學習,協助職業訓練,並且落實人權保障程序,讓他們擁有平等的發展機會。
少數完全融入多數的方式,可以較快解決認同的問題,增加群體的凝聚力,但這種方式往往會造成少數族群原有文化的喪失,相較於「民族大熔爐」,「文化展示櫃」則是另一種文化融合的思維,在第二種的方式中,文化認識的方向剛好相反,新住民要不要當「新馬祖人」不重要,因為主流群體會去認識以及包容少數族群與其文化,這此情形下,住在馬祖不會有一個人因為自己的原有認同而感到自卑,你可以繼續在馬祖當一個越南人、台灣人、四川人,每一個人在馬祖都可以驕傲地說出自己的母語,將自己的少數文化自信地展示在主流文化面前,這樣的文化包容才是一個偉大島嶼的表現。
立足馬祖,放眼世界,我們除了關心在馬祖的移民議題,馬祖是地球村的一分子,我們也要關心世界其他角落的移民問題,聯合國的資料顯示,目前全世界約有6千5百萬人被迫流離失所,其中包括2千1百多萬難民、3百萬尋求庇護者以及4千多萬境內流離失所者。從敘利亞、墨西哥到德國、美國,每天都有新移民悲慘的故事發生,他們在移民過程中,面臨飢餓、暴力威脅、性剝削,甚至是死亡的風險。和這些流離失所的移民孩子相比,在馬祖的孩子是幸運的,我們要知福惜福,不要認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天上會掉下來的,並且如果有機會,在馬祖的我們也應該去幫助世界另一頭的這些孩子。
馬祖是我們共同的新故鄉,我們要珍惜飄洋過海來當一家人的緣分,並且透過我們的共同努力,一起把這個新故鄉變得更好。
社論/今日馬漂 明日新故鄉
- 2018-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