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勿讓科技產品綁架 找回人與人真實互動

  • 2018-12-23
 現代人對3C用品倚賴甚深,甚至出現成癮現象,而年輕世代更為嚴重。愈來愈多人沉浸社群軟體互動,卻不願與人有真實的交流,因此常可以看到一種很弔詭的畫面,就是一群人坐在一起,即使是親朋好友,但彼此之間卻沒有交談寒暄,因為人人握著一支手機,忙著用臉書、Line、或Instagram。就在眼前的人,卻彷彿活在另一個次元的世界裡,這種「科技疏離」,實在很荒謬。
 既然現代人如此著迷於手機、3C用品,千方百計就是要用,則如能時時使用,應會感到滿足。事實不然,根據研究和分析結果發現,花長時間在網路上進行社交的青少年(使用社群軟體、發送訊息、進行視訊聊天和投入線上遊戲等),其幸福指數明顯低於花更多時間與人進行面對面交流,或實際從事體育活動的青少年,顯示長時間盯著智慧型手機不放,明顯活得更不快樂。
 滑手機、3C用品的黏著度高、社群媒體使用度頻繁,已成了現代人生活的寫照。愛用手機和3C產品的人愈來愈多,甚至已有家長用3C產品來「養小孩」,如讓小孩看手機、玩手遊等,家長就不必費心管小孩。更有甚者,即使同坐一室,家人可能人手一機,不是手機就是平板或電腦,彼此之間有事要溝通卻不實際對話,而是透過發LINE或上臉書傳訊息。這樣家庭生活樣態,已愈來愈普遍
 台灣曾經發起「爸爸回家吃晚飯」的社會運動,那時正是台灣經濟起飛時期,許多父親都因忙於「拚經濟」,而無瑕顧及家庭;時至今日,會忙到沒時間跟家人一起吃晚餐的,恐怕已經不只是爸爸或媽媽了,家有兒童、青少年,會發現孩子常常比父母還忙,要湊在一起吃頓飯,實在很不容易。
 「手機成癮症」已成為令人頭痛的文明病,不但影響個人的精神狀態,如讓人無法專注,對人際關係和國家經濟生產力,都造成傷害。手機與3C產品提供了便利,如果不自覺,人們很容易就會沉溺其中。愈來愈多的研究證實,智慧型手機的出現改變了人際關係,讓人們失去很多與人的真實互動,甚至也失去深刻的喜樂與滿足。我們要努力從手機和3C產品中,把人生搶回來。不役於物,才能降低科技對人的負面影響。
 為避免深陷3C產品的過度使用,應養成自我覺察的習慣,一旦發現自己的生活已經被科技產品「綁架」,就要想辦法擺脫對手機、3C的依賴。否則我們將會失去與人進行實質互動的能力、賠上寶貴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