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消費停看聽 建立正確消保觀念

  • 2019-01-06
 「消費」是每個人每天都要做的事,隨著消保意識的不斷提昇,消保政策及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視。我國在八十三年間才有消費者保護法的立法,同時也有消保會的成立,至今已過了數十年的時間,相關的工作也不斷的在推動。消保的範圍是極為廣泛,由食、衣、住、行、娛樂、醫療、交通等等,幾乎是無所不包,也就因為每個人都和消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維護消費者權益是每個消費者的權益,消保工作也是每個消費者的工作。消費者必須要有消保的自覺意識,同時也在消費行動上,給企業消保的壓力,讓企業也要配合重視,如此才能讓消費者的權益受到最好的保障。
 每個人都是消費者,包含食衣住行各方面,民眾消費購物就該受到保護,最重要的保護是「安全」,業者要充分告知消費者資訊及遵守法律規範,產品必須符合業者當初所告知的內容。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喝杯飲料,飲料是否乾淨、衛生,到餐廳用餐,食材是否過期,都值得注意,消保官在這中間扮演的是把關的角色,進行食品衛生安全稽查,幫助與保護消費者的權益。
 國人或許是民族性使然,在日常消費時所最重視的是價格問題,即便是品質上稍有瑕疵,也不一定會斤斤計較,常會抱著「算了」的心理,可是就是在這種不重視的心理之下,消費的品質就無法有效的提昇。可喜的是,經過相關單位及團體這幾年的不斷宣導,民眾已經慢慢有「顧客至上」的消費觀念,也懂得在消費品質上有所重視、要求,最基本的,如比較會重視商標標示、使用期限、成分,以及品牌,再來就是消費權益受損時,也懂得尋求申訴、救濟等,這些都是極為正確的做法。
 其實,消費者保護工作廣泛,包括「行政機關、企業經營者及消費者」三個層面,必須三方都建立起正確的觀念,消費者保護工作才能順利推展。其中又以行政機關實施的消費者保護行政工作,居於最關鍵的地位。在消費經濟的時代,政府不但要負起規劃及領導的作用,更要培養創新和積極應變的能力,強化消費者保護措施,為保障消費者的權益做到滴水不漏。
 但是消費者不要忘記,最能有效保護消費者權益的人,其實就是消費者本身,在面對消費經濟時代中無國界的經濟活動、以及無所不在的網路環境和各類新科技產品,消費者應該努力學習新的消費知識,讓自己在多元而複雜的消費過程當中,能夠理性而且快樂地消費。
 消費者保護是社會進步的象徵,消費者想要擁有安全、完善的消費環境、品質,只有法令及政府的推動,並不能使消保工作完全的落實,更重要的是在消費者身上,必須由每個消費者本身做起,拒絕不安全、不衛生、不合格的產品及場所,消費者的權益才能真正獲得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