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飛安不能妥協 運能也要兼顧

  • 2019-01-12
 北竿坊間最近盛傳航空公司自今年3月起由北竿起飛的班機減重更加嚴格,載客人數可能由原來的56人再下修至40多人,這樣的措施對北竿觀光及農漁產業帶來極大影響。我們相信民航有關單位是基於飛安考量做此調整評估,堅持飛安的做法是絕對正確的,但行之有年的政策為何突然改變,相關單位必須要有令人信服的說法,搭機民眾遊客有知的權利,若真要實施,機場的運能也要設法以加班機制做適當的彌補才是。
 馬祖機場受地形限制被列為全國最難飛的機場,尤其是北竿機場因跑道長度不足,起飛時還要減重因應,原本70人座的飛機只能搭載56人上下,此乃全國僅有的特殊現象。經營馬祖航線的立榮航空公司向來注重飛安,我們相信實施減重是基於飛安考量,每班飛機視起飛當時風速風向由電腦計算安全的載客人數,嚴謹的飛安管制對所有乘客而言是最重要的保障,即使運量打折也要接受。只不過現行的減重規定行之有年,為何今年突然要再改變調整,有關單位要向外界說清楚講明白。
 北竿機場運量本來就已受限,如今減重規定若再嚴格,因運能降低而波及的是很多產業,訂不到機位影響遊客來玩的意願,起飛限重讓貨運受限,人貨無法暢其流,產業自然無法獲得有利發展條件,甚至因此而萎縮。北竿目前擁有全縣面積最大的養殖區,正在起步的淡菜產業恐首當其衝,而淡菜需要空運的特性現階段無法改變,政府基於地方發展的需求,空中交通運能當然希望越大越好。站在生意人角度看,飛機運量能夠多載多賺,沒有必要打折,因此北竿機場檢討起飛限重規定只有飛安考量,這點相信大部份民眾是能理解的,但對運能產生的衝擊可以透過適當的加班來因應,我們希望航空公司及民航局基於兼顧地方需求的立場,在加班規劃上做思考調整,以降低新制的衝擊。
 雖然專業評估結果認為改善北竿機場較符合效益,行政院也已正式核定北竿3C機場擴建案,但現階段北竿機場跑道長度不足是事實,實施減重措施也代表這座機場在未改善之前是存在某種程度的飛安隱憂,這一點民航局也不得不承認,既然是一座危險機場,改善政策又已確定,在後續程序上是否可朝簡化快速的目標,甚至以飛安改善之名立即啟動機場擴建工程,免除環評等不必要的程序,有關單位應設法在合法前提下做程序上的變更。
 減重是基於飛安大家應該要支持,但運能涉及地方發展需求也要兼顧,目前看來除了加班之外沒有更好的方法,而加班又涉及航空公司機隊調度以及減重航線是否補貼等政策,期盼民航局站在照顧離島交通的立場多方考量並給予支持,在機場完成改善前讓被迫實施的減重措施對地方所造成的衝擊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