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台灣同胞書》近來由於兩岸的爭論波瀾,隨著新聞大幅報導而映入鄉親的眼簾,40年前的《告台灣同胞書》改變了馬祖某些方面的歷史發展,但絕大多數的馬祖鄉親並未閱讀過此份文告,《告台灣同胞書》內容有關馬祖的部分,我們有必摘下政治有色眼鏡,中性地進行回顧與思考。
《告台灣同胞書》是1979年1月1日發布,首先跟馬祖相關的就是宣佈停止金馬砲擊,也就是「單打雙不打」正式劃下休止符。「單打雙不打」是從1958年八二三砲戰後開始,而在《告台灣同胞書》發布之日結束,在這約20年的期間裡,馬祖與對岸軍事對峙、政治封鎖,人出不去,貨進不來,空中相互飛越的砲彈是唯一的直接交流方式,在《告台灣同胞書》後,解放軍除了停止了「單打雙不打」,隨後第一線駐閩部隊也調往他處,並於1985年撤銷福州軍區,併入南京軍區,而金馬之後也大幅裁軍,馬祖經濟發展也從軍事消費模式逐漸轉型為觀光旅遊模式。
其次,文告發布當日,中國大陸與美國正式建交,也就是文告裡所說的「中美兩國關係正常化的實現」,國際關係影響兩岸關係,兩岸關係影響馬祖的發展轉折,「中」美建交後,從西方公司到美軍顧問團的美軍身影正式在馬祖謝幕。
回顧當時的「中」美建交歷史脈絡,主要原因為「中」蘇交惡,「中」蘇關係矛盾開始於1950年代末期,而至1969年珍寶島事件軍事衝突時達到頂峰,雙方大量陳兵於邊界,美國利用此矛盾關係「拉中打蘇」,秘密派員訪華,為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問大陸鋪路;另一方面,蘇聯也曾秘密派員來台灣「拉台打陸」,與蔣經國接洽討論中華民國與蘇聯聯合攻打大陸的可能性,蘇聯將提供武器、邊界基地等軍事支援,協助蔣介石「反攻大陸」。「美軍顧問團駐馬顧問組」(MDCAT)在1976年從馬祖撤離,已看出當時中美關係的微妙轉變,大陸和美國在1979年1月1日建交後,1979年3月美軍顧問團正式停止運作,不過冷戰期間美國人所留下的軍事遺跡、240大砲等武器,不僅是馬祖歷史的一部分,現在也是馬祖的重要觀光資源。
文告對馬祖的第三個影響是「小三通」,在文告裡中共表達兩岸應該立即通商、通郵、通航的目標,而後馬祖「小三通」航線在2001年終於開通,並在2015年開通第二條白沙黃岐航線。目前很多馬祖人都有在大陸經商、置產,馬祖和大陸關係密切,互動頻繁,這也是《告台灣同胞書》對馬祖的重要影響。
回顧歷史,是為了繼續向前。現在的馬祖,戰地政務解除了、美軍大兵撤出了、兩岸三通開放了,這是40年前的馬祖鄉親所無法想像的,面對當前新的國際關係、新的兩岸情勢,馬祖將會迎來什麼樣新的可能歷史轉折?這個答案只有40年後的馬祖下一代才知道,他們將會和我們現在一樣,回顧與思考這段馬祖歷史轉折,馬祖將繼續向前。
社論/告台灣同胞書裡的馬祖歷史轉折
- 2019-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