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年輕、創意是創業最大本錢

  • 2019-01-25
 年輕,傳遞的符號就是充滿無限可能、機會及希望,青年不論創業,或是就業最大本錢就是年輕。隨著馬祖客流量成長,兩岸三地互通,往返距離時間縮短,青年選擇返鄉創業,從餐飲、住宿、觀光、養殖等領域都可以看到他們的努力和創意,為地區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年輕可以用時間換取機會,子女在完成大學學業步入社會工作或開創個人志向事業,家長們更要予以經驗上的指引。經驗是用生命換取的一種智慧,是錢買不到的,在子女選擇行業時,多予關心、指導或意見交換,讓他們在職場上有好的發揮、好的發展。
 子女事業開創,除了他們本身擁有專業或判斷外,資金的來源,是最大問題,做父母者可以給予協助適當融資、支持,讓他們有所開展,我們也不能一味認為,子女欠缺經驗、智慧,所以必須與子女間有良好溝通渠道,相互深入瞭解。子女留在馬祖,鼓勵從事新行業開發,或是勞力工作,有學習,機會也比較大,以未來地方開放幅度擴大,利基也會加大。
 一個地方一定要有自己的產業,透過地方產業來支撐經濟、活絡社區,讓社群成員的生活有所依賴,也讓青年的天賦、才能有發揮的舞臺。如果馬祖沒有自己的產業,青年沒有好的職涯發展的機會,青年將發生區位移動,造成社群成員的老化,社會發展緩慢停滯。
 過去戰地政務時期,馬祖的產業結構以軍事經濟模式為主,駐軍扮演消費的火車頭,地區青年創業相對容易,只要有一技之長、不怕吃苦,都能賺到錢,而戰地政務結束後,地區駐軍驟減,消費結構的改變,使得地區就業機會越來越少,很多年輕人選擇離開家鄉在台灣發展。馬祖近年交通逐漸改善,以及觀光產業快速發展,在網路時代下,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創業、就業都是一條辛苦的路,馬祖新世代有不同於上一代的創意與才華,青年是馬祖未來發展最珍貴的資產,青年返鄉創業,可以增加馬祖的整體競爭力,因此政府有責任從旁給予一臂之力,讓更多青年願意回馬祖圓夢。在土生土長的家鄉創業,有不一樣的意義,對各行各業的馬祖遊子而言,馬祖永遠是完成夢想的起點,過程吃苦、挫折是免不了,與其抱怨,不如換個角度思考,是累積個人經驗及能量。
 青年創業雖然不易,但應設法投入與眾不同或具創意的產業,才能與當下產業有市場區隔,也能帶給消費者不同以往的全新體驗,只要做出口碑、持之以恆,自然可長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