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提升美感素養 創造美感環境

  • 2019-01-27
 公部門不乏優秀設計人才,但「行政美學」幾乎闕如,更遑論在公共工程上得以接軌。小至候車亭、人行道、廣場、行政機關建築、橋梁…大至城市天際線之保護與城市人文色彩之形塑,都與美學相關,然而卻發現花了許多錢建設出來的東西,一點都不美!美不只是藝術創作,它與我們每天的生活關係緊密,並且,美感牽動設計力、創造力,進而影響一個地方的競爭力。
 社會貧窮時,吃飽都來不及了,哪有餘力談美?但走過艱辛年代後,社會逐漸富裕,一座座美術館、表演廳,文化中心等也應運而生,而且擁有許多優秀的設計師,至此,我們生活的環境理應也變美了,但是不管城市景觀、居住空間的美感顯然沒有跟上經濟發展的腳步。其中最大原因在於社會大眾並不關心美及設計,因為無感,所以漠不關心,也說明著美感教育還有很大努力空間。
 許多公共設施、街道景觀設計,都是為了速成而便宜行事,所以看到的便是十分制式,甚至忽略使用者經驗的成品。建設發展迅速,固然為大眾帶來許多益處,卻也犧牲了許多細節。現在,文創產業逐漸成為重要的產業,文創的設計和表現,都源於美學。如何建構下一代的創新因子跟美學環境,是攸關國家競爭力的議題。擁有美感,就像在人內心深處種下了一棵樹,日日期望得到灌溉而追求更好、更有質感的一切,不僅是環境、生活的美觀整潔,連做事的態度也會神奇地跟著改變。
 試想你居住在一個美麗的社區,若你每天總是匆匆經過不曾留意,它再美也跟一般的社區沒兩樣;但如果你每天多看它一眼,不管是觀察到樹木的顏色改變或是牆上的彩繪斑駁了,都可能讓你感受到美好成為美感的體驗,藉由這樣看似微不足道的感受,會使你和這個社區達到連結,對這個社區產生更多感情。有了情感的連結,我們便會更願意珍惜,不捨得破壞,社區的整潔與秩序竟然這樣不知不覺的保持。另外,當對美的體驗習以為常,我們的感官會被放大,當把我們置身於一個髒亂不堪的地方,肯定會渾身難受想要去清理。當我們對於周遭的感知更為敏感和細膩,就會促進我們進步和改善不完美的地方。
 馬祖有山有海,在地文化多元精彩,這樣豐富多元的景觀應該珍惜和重視,並用整體性的規劃推動公共空間景觀營造與設計,讓島嶼的美學設計從「點」擴展到「面」。小至招牌、纜線、人孔蓋、變電箱,大至特色商店、街道或區域意象等,讓整體空間景觀都充滿豐厚的美學特色與能量。讓民眾不只在生活中感受到美,更能懂得欣賞美、營造美,帶動馬祖生活美學,提升生活質感,進而享受到幸福與光榮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