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詐騙案頻傳,詐騙手法花招百出,讓民眾防不勝防。不論電話、網路皆有之,猖獗的詐騙集團更讓台灣背負「詐騙王國」惡名。詐騙集團利用民眾的焦急與害怕心理犯案,只要稍有不慎,白花花的鈔票一轉眼就落入詐騙集團口袋裡。年關將近,詐騙集團傾巢而出「搶業績」,民眾更應提高警覺,守住自己的荷包,避免落入陷阱。
內政部30日公布2018年國人最常被騙的3大詐騙手法,長年位居詐騙排行榜首的「解除分期付款」去年退居第3名;隨機撥號假冒親友借錢的「猜猜我是誰」手法,仍高居排行榜第2名;躍居第1的則是新興的「假網拍」詐騙。
隨著網路快速發展,詐騙手法不再侷限於電話,其他諸如的「LINE」、「臉書」等通訊軟體同樣是詐騙案頻傳。近年來網路購物成為民眾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便利性無可替代,卻也出現詐騙漏洞,「假網拍」躍上詐騙手法第1位,這樣的訊息提醒民眾更應隨時警惕,小心求證。
消費者網路購物時應留意「臉書一頁式廣告」、「限時特價搶購」、「加LINE私下交易」、「價格遠低於市價行情」等關鍵字,慎防被騙,切莫因貪小便宜而落入詐騙集團設下的陷阱。
據報載,連江縣警察局去年打詐防騙成效良好,受理各類詐欺案計7件,被騙金額為新臺幣12萬5038元,相較於106年的17件、遭詐騙金額新臺幣66萬5482元相較,財損金額減少50萬餘元,顯示民眾經警方強力宣導防制下,警覺性已提高不輕易受騙,但仍有少部分民眾受騙,足見對於各類詐騙還是缺乏戒心。
在詐騙猖獗的時代,「查證」與「冷靜」仍是避免詐騙的不二法門,多年來詐騙受害者中不乏高學歷、高知識份子,可見在詐騙面前,書讀得多少並非絕對;受害年齡層雖然是年輕人、長輩皆有,但部分長輩較少接觸外界訊息,仍是受害高危險群,長輩在家人疏於照顧下,對詐騙手法不甚了解,很容易就受害,因此更要提防家中長者受騙,適時宣導防騙訊息。
年節之前是詐欺犯罪的高峰期,近來也有許多民眾反映接獲衛福局名義的詐騙電話,提醒民眾一定要小心防範,如遇可疑,應立即撥打165反詐騙諮詢專線電話求證,並隨時了解各式型態的詐騙手法,千萬別把辛苦賺來的血汗錢當做紅包,直接奉送到詐騙集團手中。
社論/慎防詐騙 安心過好年
- 2019-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