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閃一閃亮晶晶的童謠,原本是向孩童介紹滿天星空的自然景致,但曾幾何時都市抬頭早已不見星斗,只見霓虹燈閃爍。這種情況有識之士開始尋求改變,去年合歡山向總部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國際暗天協會(IDA),申請「合歡山國際暗空公園」認證,並提出合理的光害防制及暗空環境保護,希望讓合歡山成為亞洲第二座及華語區第一座的暗空公園;馬祖亦曾因為追淚需求,激烈討論過減設燈具或關閉部分路燈,以利觀光旺季觀賞藍眼淚活動,雖然討論未果,也許此例可以提供在地鄉親更多的思考。
南投縣政府與民間團體合作在去年七月向IDA送件,申請合歡山暗空公園認證,並希望一年達標,超越先一年送件的日本西表島。根據天文協會的專家表示,目前合歡山的星空品質平均在國際標準的銀級以上,甚至多次達到金級水準,若能再逐步減少人造光害,將更有利暗空公園的爭取。
該協會總監約翰.布蘭亭及亞洲區經理等人在去年底特別到南投現勘,並拜會地方政府,布蘭亭表示,審查暗空公園的標準,主要會從申請區域的環境條件、現場的管理機制及當地居民是否有共識等層面進行評估,他對於南投現況樂觀其成,但政府機關必須與在地商家、居民,進行妥善的溝通並建立共識;再者,清境地區的光害也必須持續改善,未來可考慮以自治條例的方式,在某個鄉鎮市試行管理,建立新的光害管制模式。
世界各地的光害問題日趨嚴重,根據英國衛報報導,科學家在連續五年間的10月進行衛星觀測發現,從2012年到2016年,地球的室外人工照明面積每年增長2%,夜間亮度亦然。光環境的變化影響著動植物的生命活動,對於夜間動物來說,人工光源的引入代表著人類活動對它們的生存環境帶來劇烈的變化,鳥類、魚類、兩棲動物、昆蟲和蝙蝠的遷徙和繁殖可能被打亂,植物或農作物生長期可能異常延長。燈光亦會直接影響人的生理及行為。
根據2007年一項研究,光污染改變人的晝夜規律,影響人的荷爾蒙分泌,亦會干擾了睡眠的循環,壓抑褪黑激素及增加皮質醇的水平。美國醫學協會也曾警告,夜間照明,特別是藍—白色的LED燈,和睡眠時間減少、質量下降、過度嗜睡、日間活動減弱與肥胖有關。
目前中央尚未有立法管制光害危害,但北、高都曾經提出草案討論,因為都市化程度越高影響越多,接受民眾的陳情也越多,影響的差異也造成各地管理的思維不同。
因為LED成本下降,戶外照明越來越多,當然不用討論夜間照明對於安全與活動的必要性,但如何在限度內達到有效照明卻是可以思考的,像是保護星空可以減少多餘向上照明的光線。其他還有像是改善固定光源的照射,使其可以準確照射到需要的地方而不是向四周漫射;在夜間使用低色溫及低藍光的照射,重新設計照明規劃,讓只有真正需要照明的地方才會受到光線照射,其他地方則儘可能關掉非必要光源等。馬祖雖然沒有保護星空的討論,但有欣賞藍眼淚的需求,在安全與照明的界線討論,也許有效照明的思維可以提供參考。
社論/管理光照 不要過亮的城市
- 2019-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