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與氣候對一個地區的觀光市場良窳雖然有著相當影響,但絕非主要因素,也非無可扭轉的問題,端視如何看待與相應。
我們過去的消費市場,講究的是提供客人要的商品,且有優惠或利潤的價格,再加上懂得促銷推廣,就能把自家店鋪的產品推銷出去;但這樣的思維模式已不符合當代環境遷異。事實上,消費環境扮演了很重要的門面角色,也是最深的感受,決定是否願意再次重遊或購買的關鍵因素。好比說一個地區的環境是髒亂不堪,或是感受到對消費者不友善也不體貼,都將讓整體的氛圍陷入烏煙瘴氣,畢竟感受不到環境的熱誠。
旅遊是種知覺感受更甚於具象東西的商品,所販售的是種「服務」,經營方式自不同於一般商店。過往在戰地政務時期,由於資源缺乏,加上許多商家是屬於獨佔市場的情形,整個環境就是完全的賣方市場,民眾沒有多餘的選擇,更遑論是服務態度與感受的問題。解嚴民主化以來,由於人潮的來往,使得許多店家開始注重商品的品質,爭取消費者的青睞。
邇來,觀光進入戰國時代,旅宿業者日益增加,所側重的是如何提升旅客們的好感與印象,爭取更多人的認同,病友再回訪回購的意願。一連串的轉變,意味著馬祖進入了「服務行銷」的年代,了解到只有服務才是王道。
消費者至上的年代,特別是觀光業的經營,缺乏親切和藹的服務態度將對業者的評價大為減分,很快就門可羅雀。英國前首相邱吉爾嘗言:「態度看似小事一樁,造成的差異卻很大。」當下沒有任何產品是獨佔的,幾乎都可以找到替代品,因而客人願意造訪,所看中的不單單是商品本身,至為重要的莫屬業者的服務態度;畢竟沒有人願意花錢來受氣,甚至忍受店家臉色。仔細去看那些銷售成績特別好的業者,除了販售的物品貨真價實外,更為重要的就是擁有耐心與友善的態度。如果我們不重視客人的感受,對方自然也無視我們的存在。
其實還有一項是易為眾人所忽視的,就是講求服務流程的順暢與便利性。消費要能愉快,所涉及的過程就要從便民與簡潔角度出發,不會有過多的繁瑣。舉凡購買機票、船票或是訂旅宿等,都要盡可能地提供便捷的方式,像是多樣的訂購或付款管道,以及貼心的提醒通知等,都會讓民眾感到貼心。說到底,就是不要讓顧客們感到消費是件麻煩的事情,越單純越簡便將會越贏得歡心與認同。
許多店家的商品其實都不錯,也有推出促銷活動與打廣告,但業績總是無法提振,很大原因就是出在於沒能將服務行銷的思維導入。馬祖的觀光產業不是單靠景點或是旅宿就能創造業績,還要懂得經營與管理,才能撐起一片天。
社論/善用服務行銷創造觀光優勢
- 2019-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