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馬祖擺暝文化祭系列活動今天將由橋仔十二暝打頭陣,今年的元宵活動主打朝國家級慶典方向爭辦,除預祝活動圓滿成功外,期待所有官軍民各界的努力能獲得肯定。元宵慶典鄉親至為重視,讓傳統延續、文化創新的理念融入活動設計,需要創新者的集思廣益,更需要對歷史傳承的一份堅持,唯有突顯與眾不同的特色才能讓元宵成為慶典觀光的一部份。
馬祖的元宵活動源自於一年一度民間酬神信仰,因早年由大陸不同地點移民而來而產生的多元信仰讓馬祖元宵各島都有不同的習俗,而其中廟宇數量最多的北竿鄉也因為多元信仰讓元宵氣氛異常熱絡,地方政府甚至把北竿元宵列為年度重要觀光慶典活動,每年編列預算推動全鄉的各項活動,希望串連成可吸引遊客的觀光活動。過去幾年北竿的元宵節慶已慢慢建立知名度,其中較受媒體重視的有坂里燒馬糧、龍角峰祈夢、橋仔求籤等,但這些活動在大部份鄉親眼中並非最重視的項目之一,反而是一般的繞境祈福參與人潮更多。沒能在特色上突顯是過去元宵活動籌備的盲點,若要爭取媒體目光以及觀光客青睞,有別於台灣的傳統特色才是招牌。
元宵慶典其實是常民生活的一部份,即使在科學昌明的現代,地區很多民間信仰與生活作息與宮廟有關,與其說是迷信,不如說這是一種生活的文化,在尊重多元文化的趨勢下,越是少數越是特殊的生活文化反而受到關注,馬祖的元宵慶典應善用這項特性來發揮,設計成為一般民眾都能參與體驗的活動,如此方能達到吸引遊客的目標。世界各國以慶典做為觀光號召的活動不勝枚舉,但共同的特性是「獨一無二」、「無可取代」,馬祖要想在元宵慶典上露出,一定要找出絕無僅有的在地特色,北竿的扛乩文化就是一例。
北竿宮廟扛乩文化是馬祖乃至於台灣的特色,幾乎所有的廟宇活動都與扛乩有關,而扛乩正是未來要堅持延續的傳統。民間信仰最早的扛乩行為是希望透過神轎對生活上的疑難雜症有所指點,如今時代轉變,神轎反而在信仰意象上扮演更重要角色,也成為公共議題聚焦的方式之一,因此把扛乩當成文化來傳承是必要的。然而在既有基礎上如何發揮創新思考讓傳統成為亮點,這就需要更細膩的觀察規劃。擺暝是一種文化,也是住民生活演進的一部份,但任何的轉變與創新都不應偏離酬神的主軸。
馬祖的元宵要比熱鬧和台灣可能沒的比,但要比特色是絕對可行,像是今年推出的碗筵比賽以及平安食福宴等,都是源自於傳統的一種創新。期望今後元宵活動不管在經費與人力上都應著重在慶典特色突顯的部份,只重表面熱鬧而沒有文化內涵的活動項目可以拿掉。
社論/元宵慶典規劃要迎新續舊
- 2019-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