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管處辦理馬祖旅遊獎助,截至108年2月15日止,獎助申請已達11,629人次,成果相當驚人,讓今年的冬天不再寒冷。
確實,從數據反映上來看,透過補貼的政策工具來讓遊客在淡季願意前來,並藉由對在地的消費來活絡地方景氣,興見許久未於寒冬時歲出現的人潮,讓鄉親雨露均霑,相信沒有人會反對與否認這項豐碩的果實對我們難能可貴。但要持續這樣的熱度與風潮,除了給予經濟上的優惠外,更要去思考背後的效益與亮點的賡續創造。
從某個層面上來看,旅遊補助類如先前的消費券概念,說是刺激景氣也罷、鼓勵市場交易也好,不論是何種角度的切入,似乎類如所謂的「特效藥」,施展的瞬間絕對有效,但能發揮多少影響力就不得而知。救急的方針偶爾為之對於整體觀光必定有相當的進步與提升,但這種藥方久了就很可能出現彈性疲乏,環境的「抗藥性」將出現。亦即是否當某年的秋冬停止補助時,遊客將因此而不願前來,抑或造訪數大為下降,打回原形的態樣。
馬祖因地理位置與氣候的關係,藉由相關方案的設計來吸引遊客於淡季來訪,固然是方法之一,但為了讓旅遊活水能長久,或許更該思考上位的政策走向。舉凡深耕與民間的跨界合作,創造更多與更大的遊覽優惠,畢竟振興北疆的經濟彼此都有責任,且公部門的資源有限,不可能、也無法無限的補助下去。
再如研議更多的亮點與特色,讓更多民眾願意在冬天時節來攬勝;像是同為離島的金門,曾於下半年辦理體驗特有的戰地秘境外,還結合尋找風獅爺、賞鸕鶿等活動,推出「高粱老街風獅爺文化季」、「戰地觀光藝術季」,吸引許多族群前來。此外,服務的優化更是左右人潮造訪的重要意願。不論有無旅遊補助,從台灣往返一趟馬祖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特別是在寒冬時;若能好好地善待與引導,讓旅客深深感受到友善的環境氛圍,能在逢輪船與飛機停駛時給予最大溫暖,協助平安完成旅程,相信必能使其印象深刻,也願意再次回訪,更攜家帶眷前來。
馬祖要力求轉型,就得在思維與發展套路上有所突破與精進。旅遊獎助只是手段方法之一,還更需要有更多的方法與創新思維,才能走出一條不同的發展途徑。
社論/經營寒冬旅遊需要注入更多的思考
- 2019-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