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國民是國家最大的資產,而國民體能更是國家競爭力的象徵,因此,提升國民體能,鼓勵國民運動與休閒已經成為現代國家重要的課題。參與體育活動不僅能促進各年齡階段人群的身體健康,還能帶來社會效益並提高人們的幸福感。健康的國民將是國家最大資產,國民體能是國家競爭力之基石,根據國內外相關研究調查結果顯示,適度運動可促進腦內啡、多巴胺及血清素的生成,有助於抵抗壓力,並使大腦保持最佳狀態,故為提升競爭力,保障國民運動權利,推展體育運動已是先進國家相互學習觀摩之政策重點。
由於經濟的高度發展,國民的素質及所得也大幅提高,物質生活比以前更富裕,社會上大酌小宴、觥籌交錯的「繁榮景象」比比皆是,甚而暴飲暴食無所節制,在營養過剩又運動不足的情況之下,國民的體重直線上升,但是體能卻是成反比的下降。
為鼓勵民眾參與體育活動,政府自 1997年起,陸續推動「陽光健身計畫」、「運動人口倍增計畫」等計畫,始見成效後,2010年起,以中程計畫推動為期六年的「打造運動島計畫」,期能促進「潛在性運動人口」成為「自發性運動人口」,讓「個別型運動人口」成為「團體型運動人口」,期達到人人愛運動、處處能運動、時時可運動之「運動島」目標。是項計畫之推動,除使不運動人口比例逐年降低外,規律運動人口比例則逐年提升,顯現我國全民運動政策之推展,已有一定成效。
要改善國人的生活現狀,最為經濟、有效的方法就是養成運動的習慣。適度而規律的運動習慣能增進健康、減少罹病率與死亡率、提升工作效率及生活品質等等益處。再說現代的醫療政策,已經由疾病的醫療照護轉變為預防保健,而運動是其中極為重要的一項課題。
近年來,國人對於健康意識日漸覺醒,運動與休閒觀念也受到普遍的重視,政府也將體育、休閒列為重大的施政項目,積極的推動各項體育活動、興建及充實運動設施、建構優質的運動環境、培訓體育人材,從而提高競技運動實力。
運動是生活的一部分,不僅能促進健康,更能充實生活的內涵,當然,倡導全民運動的目的在促進全民的健康,而不是以競賽得獎為目標,希望經由對自己體能狀況的了解,養成適合自己興趣、體能的運動習慣,把靜態的休閒方式走向運動休閒生活,讓運動融入日常生活中,同時,在政府的努力推動及建設中,共同達到「人人會運動、時時可運動、處處能運動」的目標。
社論/提升優質友善運動環境 營造富而好動的健康島嶼
- 2019-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