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署每年都會針對國民進行運動現況調查,用量化的科學數據,具體呈現國人運動的實際情況,當然也比較各縣市全民運動的推展狀況。根據調查結果顯示馬祖民眾有運動的比例為79.5%,規律運動人口比例為41%,相較全國民眾運動比例的83.1%為低,但馬祖有運動者每週運動次數4.08次,則比全國的3.74次略多,這些數字雖然僅供參考,但也透露些許資訊供全民運動推動參考。
運動的重要性早已獲得專家學者的肯定,世界衛生組織在去年指出,全球超過14億成人運動量不足,罹患三高及癌症的風險提升,每年甚至有320萬死亡人數,明顯與身體活動不足有關。另外,世衛也提醒全球有三分之一的女性和四分之一的男性,沒有達到專家提示的身體活動水平,即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或75分鐘高等強度的體育鍛鍊。
連江縣這次在調查中只佔百分之1.5的有效樣本數,但390人在馬祖的人口比例上,仍然有其參考價值。以馬祖規律運動人口而言,女性明顯低於男性,另外不管在運動時間、強度與次數上,男性也高於女性。女性不運動的理由,以沒有時間與懶得運動居多,而非男生有健康狀況不佳的原因。因為多數婦女身負職場與家庭的重擔,因此地方政府在推動女性運動參與上,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這點在全國的調查數字亦然。
國內民眾從事的運動類型以戶外運動最高,接下來是球類運動,馬祖則同樣從事運動類型最高為戶外運動,但第二順位的則是水上活動,球類運動比例則低到無法顯示在比例數字上,因為馬祖室內運動空間相當有限,戶外球場受到天候影響甚大,因此也直接影響民眾選擇運動的類型。
體育署這幾年大幅度補助各縣市運動中心的興建,各縣市民選首長都將此視為重要政績,這樣的作法更直接有助於各類運動產業的成形。雖然運動中心委由民間組織經營的模式,能有效經營運動設施服務民眾,所收經營權利金也可償還投資資金,且無需由政府編列經常門預算以負擔後續相關的營運費用,但卻無法適用在離島、偏鄉,因為付費運動人口的數量,無法支應運動中心的營運,因此就不會有營利團隊進駐。
所以,馬祖爭取的室內運動場館是多功能體育館,這一點金、澎都一樣,仍然由地方政府來營管,因此無需與運動中心相比較,而是納入馬祖自身的需求,馬祖新建的體育館納入部分社福空間及角力訓練站,就是源於此故。
早年所蓋的南竿體育館早已不敷使用,而面對其他縣市新建運動中心或體育場館,馬祖早已殷殷期盼多時,新場館預定點在介壽新生地公園,設計的概念是將公園融入,成為一個面海的運動休閒園區,不侷限於一棟室內體育館,而是一片的運動園區,讓鄉親更能輕易感染運動氛圍。
不管什麼設計都是希望能夠吸引民眾走出家中,適度地融入人群、參加各種的運動項目,不但能夠強健體魄,更能增加快樂因子,讓大家一起共享運動的幸福感,成為名副其實的運動島。
社論/建構優質運動文化
- 2019-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