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犯罪型態的多樣化與跨國性,人流的來往對馬祖地區的威脅風險也隨之攀升,治安的維護不單是仰賴公部門的努力,更亟待鄉親們的共同協助,方能有效打造安居樂活島嶼。
過去社會因深具有「警察是人民褓姆」的概念,因而多認為社會安全工作係屬警政人員的範疇,地區的治安好壞全端賴警察的努力。但隨21世紀各類的犯罪手法日益更新,表現型態也日益多樣,舉凡恐怖攻擊、生化科技、電子郵件駭客、網路詐騙等,都是影響你我生活重要的犯罪態樣,隨時隨地都有可能發生,倘單賴警網的疲於應付,勢必將造成嚴重治安缺口。
執行法令與維護秩序是我們對警察單位的期待,也是其重要職責所在,但犯罪的造成因素相當多樣,缺乏從根本改善起,一味的對警察當局要求,不啻是緣木求魚,治標不治本。誠如學者James Wilson及George Kelling曾提出「破窗理論」,指出社區有破窗、塗鴉、髒亂等違序行為的發生,導因於社會冷漠與無人關心社區,成為有心者犯罪的溫床,致使犯罪率高於其他地區。犯罪的產生都諒必有相對的誘因,若彼此能多花點心思來預防與改善,讓陽光照進死角,將大幅降低為非作歹情勢的產生,因而警民攜手共同防範的工作成為治安管理上的新思維。
舉凡犯罪的產生都有主觀的人為動機,加上客觀環境的支持,讓非法行為產生。仔細觀察治安良好的社區,泰半地區的民眾守望相助工作都執行相當徹底,讓有心者無機可趁;治安亮紅燈的地區原因雖相當多元,但共同關鍵原因不外乎是人際間的冷漠,自掃門前雪,讓犯罪者有機可趁。藉由這次馬港社區獲104年度社區治安工作評鑑甲等的機會,正洽給鄉親們良好的宣導與教育,提醒大家在多變複雜的社會裡,民間的跨界合作變得相當重要,只有雙向互動才有可能建立起完善的防護罩,遏止犯罪的孳生。
公私協力的犯罪預防是社會治安的趨勢,最重要的不單是口號的宣傳,實繫於內化鄉親們的意識中,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特別是入出馬祖的人流漸增,公部門仍須不斷安排合適宣導教育與演練,指導民眾犯罪預防的觀察與應變,強化警覺應變,不讓我們成為犯罪天堂與跳板。
社論/全體鄉親共同聯手強化治安
- 2019-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