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苗栗、彰化及雲林等高鐵站相繼通車,甫辦完燈會的屏東也戮力爭取設站,為西部幹線的交通增添了一筆色彩,不僅讓遊子返家時間大為縮短,更提升地方上的觀光競爭力,對於縮短城鄉間的距離有著一定程度上的助益,在在指向便捷與多元的交通是與各地、乃至全球接軌的關鍵之一。
馬祖一直受到交通所苦,在觀光發展上受到莫大限制,使得近日多變的氣候影響下讓業者與遊客們面對交通黑暗期。儘管天候因素是我們的無奈,但我們也必須要思考本身的交通管道是否暢通,足以形成來馬觀光的拉力。目前要來北疆,除台灣中部有一天二航次南竿到台中清泉崗機場,其餘的門道都在北台灣,不論是搭機或是乘船,幾乎都只能從台灣頭進出,對於許多中南部、東部乃至於其他離島的旅客而言,可說是不甚便利。
他們必須從近幾百公里外的城市花上幾個小時到一天的時間搭乘火車、高鐵或客運抵達台北或基隆,再搭配空港與海港的時間前往,並要寬估預留幾天時間以預防天候不佳導致的留滯。花費泰半光景來到馬祖休假放鬆,為能如期返回崗位工作,真正落地旅遊攬勝的時間則相當有限,且極大數者為走馬看花行程,來匆匆去匆匆,不僅所費不貲,體力上的耗損更為吃不消。一趟旅程對於許多遠地的民眾而言,似乎是望塵莫及,更甭談論銀髮長輩千里迢迢赴馬攬勝。
在這般的循環下,我們所能招攬到的客人絕大多數還是以台灣中部以北的百姓為主,其中又以青壯年族群為著,某種程度上無異是給予自我框限。對於馬祖觀光熱潮的湧起,我們應該開始思考空中航線延伸至南部或是東部的可行性與利基,透過交通的便捷把北疆的觀光大餅做大、做厚。儘管許久之前有過飛行高雄之搭載率偏低的情形,但彼一時此一時,整體氛圍與環境變化萬千,市場定位與需求性質上也已產生許多化學變化,倘能仔細研謀與析論交通市場的缺口,並給予補強或推進,才能真正看到我們的機會在哪裡。揆諸離島的澎湖,航空路線除同樣具有到台北與台中的班機,也具有往返嘉義、台南與高雄的班次,更值得注意的是,每天還具有一班往返澎湖與金門的航線,澎湖的觀光人潮車水馬龍並非沒有道理。
新增航線確實是一項重大的政策變遷,也禁不起兒戲般的任性草率,畢竟公共建設沉澱成本之高容不得實驗室般的試驗。在西部門戶大開,引進高鐵設站後,除了使鄉親回家更便利,也創造了磁吸效應,對地方行銷不啻是一記最好的推銷。我們要參考這番經驗,打破傳統認為要有人潮才有建設的單向思維,從逆向思考,先把建設打造出來才能創造更多拉力與引力,使國內外的旅客因更便捷與多元化的交通而更願意造訪馬祖,縮短觀光淡季帶來的低潮期。
社論/馬祖交通與時俱進以提升競爭力
- 2019-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