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嚇阻越界漁船關鍵在速度與裝備

  • 2019-04-20
 日前北竿中島海域發生一起我方漁船遭大陸高速快艇圍攻事件,這起海事糾紛的原因我們不清楚,但面對我方漁民遭暴力攻擊則必須重視,兩岸共同打擊犯罪機制務必要啟動,而第一線海岸巡執法的速度與態度也要有所檢討,否則漁民身家性命都遭受威脅,遑論發展相關產業,陸方若不能約束漁民暴力行為,對兩岸關係只有減分。
 馬祖海域過去偶有傳出兩岸漁民漁事糾紛,但會採聚眾圍攻及石塊攻擊落單漁船則是頭一遭,這對地區漁民而言產生很大威脅,未來出海作業還要心驚膽跳,這對地方產業及海防安全都是一大考驗。
 近年來大陸高速漁船越界釣捕魚事件已成常態,這些陸船之所以能夠有恃無恐、來去自如,仰仗的就是船速;目前出現在馬祖海域的陸船都在35節速度以上,而我方不管是漁船還是海巡船艦都沒能擁有這種高速能力,只能趕不能追,這也第1線執法人員力不從心之處。
 要想嚇阻陸方越界漁船,海巡首要任務是設法提高船速,以台灣造船能力不可能造不出40節以上的船,速度是任何可行方案的前提,不管是追還是趕,沒有速度就不會產生嚇阻作用;我們建議海巡應在最短時間內設法引進多艘高速船隻,並採機動巡防策略展開護漁任務。其次在面對兩岸關係現況無奈下,執法人員不便使用武器的事實可以理會,但可透過其它方式產生嚇阻,以現今科技進步來研發適當圍捕工具是可行的。結合科技來提升馬祖海巡執法能量是未來勤務成效的關鍵,過去傳統的巡邏任務已經無法滿足實際任務需求。有了執法利器也要有務實的態度,漁民對海岸巡期待很深,多年來海岸巡弟兄很辛苦,但民眾卻沒有感受,這是制度與態度問題,如何簡化報案程序以及強化船艦動員能力,是未來海岸巡要設法改進之處。
 其次是維繫兩岸共同打擊犯罪的管道必須暢通,維持兩岸漁民共同的安全也要受到重視;大陸海岸線長,各型漁船數量驚人,對於漁船的管制也是漏洞百出,但兩岸應對暴力事件有共同打擊的決心。
 據了解陸方對違法的漁業行為也有相當的罰則,我方漁船遭攻擊事件應該透過協商管道讓各界了解嚴重性,唯有兩岸共同約束漁民理性面對漁事糾紛,才能避免日後衝突事件一再重演。
 大陸高速船入侵不是一年兩年的事了,類似的漁事糾紛也不是一件兩件,在兩岸關係的框架下如何更有智慧解決紛爭,需要主管機關更積極的態度和務實的方案,任何的作為都以成果論英雄,如果連漁民最起碼的人身安全都不能顧,海岸巡辛勞不但不能贏得掌聲,反而換來噓聲。期望海岸巡能經由這起事件換來中央對護漁工作的重視,面對不當的海上暴力事件,該強硬的時候要強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