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是法國與歐洲的地標,聖母院尖塔及屋頂日前發生火災,讓世界各地的文化愛好者同感震驚與痛心,法國總統馬克龍更指出聖母院火災是一場「可怕的悲劇」,我們應該以巴黎聖母院此次的火災,當作馬祖文化資產保護的借鑑,避免文化「可怕的悲劇」在馬祖上演。
巴黎聖母院約有850年歷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每年參訪遊客約1300萬人次,巴黎聖母院的保護人員建置與安全防護機制要比一般文化資產高出許多,但聖母院尚且仍會發生這樣的災害,更何況是地區的文化資產,因此我們更加小心留意文化資產災害風險。
文化資產的年代久遠,並且許多建築是木造結構,比起現代建築更容易發生災害意外,並且一旦發生災害時,其搶救難度更高,因此地區相關單位對於文化資產防災議題已予以重視,去年本縣就在南竿勝利堡舉行文化資產防災演練,模擬勝利堡因電線走火而發生火警,相關人員依照應變任務分工編組進行搶救作業,透過演練進而熟稔搶救程序,避免珍貴馬祖的文化資產在我們這一代消失。
文資發生災害時,就是一場爭分奪秒的文物搶救戰役,地區文資保護相關人員應該要清楚熟悉文資相關文物的位置、動線與重要序列,才能在災害發生時,予以有效率的保護與搶救,例如這次巴黎聖母院「荊棘聖冠」能即時被搶救出教堂外,福尼耶神父被認為是文物英雄,由於他熟悉教堂動線,並且臨危不亂攜帶鑰匙及密碼與警消一起進入火場,最後協力搶救了聖母院的重要文物。如果平時文資管理人員就搞不清楚文資相關資訊,大火一來,下場可能就是手忙腳亂,而讓馬祖文資在大火中慢慢被燒毀。
另外,在搶救過程中,由於消防人員並未具有相關的文化資產專業,因此消防人員有可能會在搶救過程中無意毀損了文化資產,例如過強的水柱或是沒有必要的拆除打通都可能會對文化資產造成二次傷害,因此除了文資管理人員在災害發生時,應在第一時間趕到災害現場協同救災外,地區消防人員也應該要注意文資災害的特性,以最適當的方法進行災害搶救工作,以減少在搶救過程中對文化資產的傷害。
與其事後全縣痛心,不如事前防範小心。文資災害的預防準備,比文資災害的搶救工作更為重要,期望相關單位做好平時文資保護工作,以科技輔助文資巡檢與監控,熟悉各項文資災害搶救流程,讓馬祖珍貴的文化資產能繼續一代傳一代。
社論/從巴黎聖母院大火談馬祖文資災害
- 2019-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