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海上追淚夯 競爭之餘更要顧品質

  • 2019-05-04
 今年馬祖藍眼淚持續發燒,遊客復甦榮景再現,近年來除了陸上賞淚外,有更多的船隻加入夜航追淚行程,分食這塊消費大餅。海上追淚確與岸上尋淚有所不同,但不管海上、陸上,藍眼淚都沒有保證班,如何在市場競爭激烈前提下,讓各家業者顧好品質,政府有把關的責任,而業者更要有自律的精神,若有不肖業者因謀利而打壞名聲,最終受害的還是所有的旅遊相關行列。
 馬祖因為藍眼淚造就有始以來最多的遊客流量,但藍眼淚沒有保證班,受天候環境影響很大,過去有少數業者標榜達人帶路保證精彩,結果卻讓遊客敗興而歸大失所望的大有人在。其實藍眼淚是馬祖海域普遍存在的現象,淚況的好壞是認知上的差異,此時不論是官方的宣傳還是導遊的帶路,都應該秉持良心誠實原則,行前做好功課並告知遊客,可避免事後爭議事件。
 馬祖很多行業靠藍眼淚賺錢,尤以最近兩年海上追淚發展迅速,各型船隻都加入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而這個新興行業目前仍存在某種適法性的爭議,交通船與娛樂漁船之間爭相投入市場招客,正因為市場潛力大,爭議也就隨之而來。地方的觀光經費有限,與其在斤斤計較資源分配之上,不如把餅做大,把品質顧好。目前市場上海上追淚消費行情不一,從350元至500元不等,當然業者為了生存而削價競爭是難免的,但因此把品質做差則是大家不願見的。
 無論是海上或陸上,藍眼淚都存在視覺認知上的差異,同一地點不同時段可能就會有所不同,訂定合理的收費和充實海上行程的各種體驗,總之要讓遊客有值回票價的感受,只要遊客認同就不容易有爭議。提升馬祖海上追淚的品質及確保安全是當務之急,船隻夜航追淚是存在某種程度的危險性,嚴格要求上船遊客全程穿著救生衣是第一要務,其次是各種體驗規劃要在安全前提下進行,行船走馬三分險,過程中不能有絲亳懈怠,否則出了問題很難收拾。藍眼淚帶來龐大商機,更是絕大多數鄉親生計的來源,政府的施政宣傳力道持續加強也是必要,但各鄉應設法營造更好的追淚環境,選擇安全又合適的地點加強周邊配套,如欄杆、提示照明、警語標示等,不管是達人帶路還是遊客自行前往,都能開開心心追淚、平平安安回家。
 海上追淚也可視為政府協助漁民轉型的產業之一,更是休閒娛樂漁業的一種,因應這個未來市場的發展新趨勢,政府在船隻管理上更要務實以對,尤其是夜航的頻率因為追淚而大增,碼頭的照明與航安問題必須全面性檢視。此外是設法提升各型船隻的服務品質,一趟美好的追淚行程需要一位有經驗的船長和精彩的解說,這些都要政府與業者之間取得共識來推動落實,全面提升品質把餅做大,讓鄉親賺錢之餘也要讓產業永續生存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