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大時代下的小據點故事是馬祖美麗火花

  • 2019-05-05
 馬祖最重要的觀光資產就在於曾經的歷史因素所造成的戰地地景風貌、隨處可見的軍事設施。或許馬祖人覺得一點也不稀奇的戰地生活,但對外地人角度來看,卻是一大特色,這也是馬祖觀光的優勢,千萬不要用在地人的眼光看馬祖。冷戰時代的國共對峙,馬祖處在烽火最前線,馬祖的島嶼發展經歷一段劍拔弩張的戰爭歲月,這是馬祖特殊的文化印記。轉型觀光發展的馬祖,更應積極努力保護戰地文化,保存戰地的傷痕與榮耀,希望讓更多人藉由戰地遺跡,瞭解馬祖的島嶼歷史。
 從解除戰地政務,迎接了民主自由時代的馬祖,面對新的危機,且必須思考政經、社會文化轉型的方向,包括去軍事化所造成的軍人消費經濟的衰退、社會秩序的重組,以及地方發展的壓力、觀光產業的需求、文化自信的尋找、軍事營區的閒置等問題。因此,如何保存及再利用大量的有形與無形的戰地文化景觀,成為馬祖地域振興的資源與課題之一。事實上,馬祖的戰地文化景觀的優勢是馬祖的戰地歷史具世界史的價值,是不可取代的歷史場景;戰地文化景觀,反映了充分長時間軍事對峙的空間營造,且再現人與環境的互動關係;大規模、高密度的地下化軍事設施更是東亞其他冷戰場景少見的遺產,且低密度的開發成就了生態多樣性的島嶼環境;後戰地時期的轉型,追求和平島嶼的願景,說明了堅持自由和平所付出的歷史代價,具傑出普世價值。
 而今馬祖列島的駐軍不斷的裁撤縮減,所遺留的軍事工事處處可見,如果未能及早因應,整體規劃,所有閒置陣地即將面臨荒蕪命運。如何在不影響戰備情況下,協調軍方活化戰地資源,釋出廢棄據點、坑道、營舍,俾供整修活化再利用,並規劃開放定點營區、陣地,供遊客參觀體驗,是考驗我們的前瞻思維及經營管理能力。近年來,地方政府爭取將曾經是駐軍據守的據點規劃整建為觀光景點,這個做法方向很正確,可見主持觀光的公部門對發展馬祖戰地特色,也已具有共識。
 對於戰地文化資產的保存,不能僅做軍事遺跡的外觀保護,我們更應該深化戰地文化的內涵,戰地文化保存工作不是只有刷油漆、除雜草、清垃圾,我們應該保存其文化核心價值,例如我們可以針對馬祖戰地歷史設立主題博物館,讓曾經在馬祖服役步兵、砲兵、蛙兵等老兵,再次找到戰地服役的集體記憶,除了能強化戰地文化保存,也能帶動老兵回訪的旅遊經濟,讓戰地文化創造觀光商機,觀光商機也能支持戰地文化保存。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每一個軍事據點,都是駐軍官兵辛苦的傑作,如果破壞損毀或過度修繕這些戰地遺跡,馬祖將失去自己文化資產的獨特性,並且未來如果要進行修復,將會投入更大的經費,得不償失。如何利用創意與多元呈現方式,讓走進歷史的據點變身復活,讓大時代下的小據點故事,重現戰地記憶,創造旅遊吸引力,仍然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