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建構完善生養環境與照顧政策

  • 2019-05-07
 生兒育女是人生與家族的大事,現在卻已經升級為國安問題。我國人口結構面臨高齡、少子女化的現象日趨嚴重,婦女總生育率於92年掉到1.3的超低生育率以後,未再回升,106年總生育率更降至1.13,為全球第三低,僅高於新加坡及澳門。若此趨勢不變,114年時台灣人口將轉趨負成長。
 少子女化的原因除了婚育年齡延後、婚姻價值觀念改變、婦女難以兼顧就業與家庭照顧外,育兒的經濟負擔太重及平價優質的托育服務不足,均影響生育意願。為解決我國少子女化問題,政府以多管齊下方式,提出擴大公共化教保服務量、建置準公共化機制、擴大發放0-4歲育兒津貼、鼓勵企業設置托兒機構等具體對策,在尊重家長選擇權、保障每個孩子均能獲得妥善照顧的原則下,希望營造友善育兒環境,並減輕家長育兒負擔,期能達到「改善教保人員薪資」、「穩定教保服務品質」、「提高生育率」及「兒童獲得公平照顧」等政策目標。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歷次「婦女婚育與就業調查」結果顯示,影響15 至49歲女性生育意願,主要包括以下原因:提供托育費用補助、育兒或教育津貼、教養支出稅賦減免、鼓勵生育工作環境、家人分攤家務及育兒工作等,顯示打造友善的育兒環境並非只有倚賴政府的各項現金補助為唯一解方。OECD國家在少子女化對策上是有一套長期且積極的育兒支持政策,其重點包括:各式家庭或兒童津貼、稅務扣抵等經濟支持政策,另外就是育兒照顧服務措施,主要分為兩大類:一、友善職場政策,如產假、育嬰假與津貼、彈性或縮短工時與補助、企業托育服務與補助,二、幼兒教保環境政策,如優質平價且便利性高的公共托育措施、友善兒童的公共空間。
 近年來,為因應生育率下滑及落實完善生養環境問題,連江縣政府針對不同階段不同需求,積極辦理各項教保服務、友善職場、育兒家庭支持,及相關配套措施,以期營造友善育兒環境。並依其財政能力與施政重點,另有提供現金補助或兒童照顧服務,以滿足轄內民眾之需求,跟其他縣市比較,近年來馬祖的粗出生率是優於大部分縣市。
 整體來說,當代家庭結構之發展趨勢呈現出小規模、多樣化的面貌。家庭結構與規模產生質變與量變,家庭是否能繼續維繫其繁衍後代、經濟支持、社會化、教育、保護照顧及代間支持等功能,一直是社會各界關注的議題。鼓勵生育需有整合性的政策,從照顧教養環境、職場環境、經濟支持、家庭教育及性別平權等面向皆需規劃,方有可能提供家庭完整的育兒支持。同時,公部門必須依政策內涵分工據以推動,以法制面為基礎開展執行各項服務,才能積極落實政府對於照顧支持家庭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