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拓展視野 引領馬祖邁向國際化

  • 2019-05-14
 隨著全球化時代的來臨,全世界都正處於一個競爭激烈的知識經濟的時代。在這個全球競爭激烈的新趨勢中,提升人民國際視野儼然成為刻不容緩的重要議題。馬祖的特殊地理環境和有限的資源等現實處境,更加迫使馬祖必須和世界緊密的結合。在地球村中,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界線越來越模糊,相互的依賴性也越來越高,因此絕不能沒有國際觀。即使生活在馬祖這個小地方,對國事、天下事不僅要事事關心,還要進一步瞭解、認識,甚至還要去關懷、付出心力,才能造就國際視野。
 世界各國無不積極投入人才培養和人力建設工作,國際視野的提升成為決定國家競爭力的基石和關鍵。人才或人力在國際間的加速移動,顯現在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後國際商務貿易之開放、區域經濟合作共同體之形成、國際資訊快速流通等現象,人才培育也不再侷限於國內,而是變成國際人力市場,不僅國內高等教育必須以「國際化」成為提升教育品質的指標,人才的培育工作更成為一場創意、速度和品質之國際競爭。
 若缺乏國際觀,則難以與世界接軌,亦可能因此欠缺與他國對比交流的能力,在全球化的時代之下,一個國家難以自外於國際社會之中獨立發展,若國家人民、甚至政治菁英的國際觀不足,則很難因應全球化時代急遽變遷所帶來的挑戰,如此亦可能為國家發展帶來不良影響,具有國際觀有助於客觀理解他國文化、培養國際視野、甚至可能為我國在國際上發聲。尤其,負責政策擬訂與執行的公務人員,若缺乏國際觀,可能因此面臨以為「公共行政」只會涉及國內政治,從而缺乏國際觀相關知識;公務人員外語能力與國際知識不足,以致影響公務執行等等許多挑戰。
 馬祖本身沒有什麼自然資源,而且又是一個小島,本身沒有條件成為一個封閉的市場。所以,必須培養更多具有國際觀的人才,才能夠生存。擁有國際觀,首先是開放的心胸,不是狹隘地從自己的角度、從自己成長的背景來思考,而是能夠很開放地接受不同的意見、不同的看法,接受多元的觀點後,進而形成自己的觀點。所以,具有國際觀的人,他知道國際社會發展的趨勢,尊重不同文化的差異。
 尤其年輕的一代更要加強國際觀,就必須廣泛接觸不同的新知,而且願意接受不同的挑戰與生活的經驗。不論是到國外去念書或工作,都會是很好的歷練。當馬祖走向全球化,當世界變動很快的時候,多元文化的背景可以互相衝撞,讓馬祖不會侷限地用同一個角度思考,能發展出比較好的解決方案。當馬祖有志一同朝全球化發展,就會是馬祖未來進步的關鍵。